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7-31页 |
2.1 农药的发展与应用 | 第17-18页 |
2.1.1 农药的定义与分类 | 第17页 |
2.1.2 传统农药生产与使用剂型 | 第17页 |
2.1.3 中国农药剂型加工工业展望 | 第17-18页 |
2.2 控制缓释技术 | 第18-25页 |
2.2.1 药物缓释技术定义及应用 | 第18页 |
2.2.2 药物缓释体系的种类 | 第18-20页 |
2.2.3 二氧化硅在药物缓释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2.2.4 微胶囊技术 | 第21-23页 |
2.2.5 控释药物的缓释动力学 | 第23页 |
2.2.6 药物缓释技术的优势 | 第23-25页 |
2.3 农药剂型加工 | 第25-28页 |
2.3.1 剂型概述及发展趋势 | 第25-26页 |
2.3.2 农药剂型的分类 | 第26页 |
2.3.3 可湿性粉剂简介 | 第26-28页 |
2.4 麦草畏、咪鲜胺、井冈霉素的相关信息 | 第28-30页 |
2.4.1 除草剂麦草畏 | 第28页 |
2.4.2 杀菌剂咪鲜胺 | 第28-29页 |
2.4.3 杀菌剂井冈霉素 | 第29-30页 |
2.5 本研究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30-31页 |
第三章 麦草畏、咪鲜胺长效缓释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31-47页 |
3.1 实验原理及方案 | 第31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1-35页 |
3.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31-33页 |
3.2.2 缓释剂制备过程 | 第33页 |
3.2.3 表征手段 | 第33-34页 |
3.2.4 包埋率测定方法 | 第34-3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5-45页 |
3.3.1 药物负载前空白介孔表征 | 第35-37页 |
3.3.2 药物负载后表征分析 | 第37-39页 |
3.3.3 药物缓释溶出 | 第39-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麦草畏、咪鲜胺可湿性粉剂的开发 | 第47-57页 |
4.1 研究原理和方案 | 第47页 |
4.2 实验原料和仪器 | 第47-48页 |
4.2.1 实验原料 | 第47-48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48页 |
4.3 可湿性粉剂的制备 | 第48-50页 |
4.3.1 配方选择 | 第48-49页 |
4.3.2 制备工艺 | 第49页 |
4.3.3 可湿性粉剂性能评价 | 第49-50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50-55页 |
4.4.1 可湿性粉剂配方确定及性能评价 | 第50-55页 |
4.4.2 缓释效果评价 | 第5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五章 井冈霉素二氧化硅载药空心微球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 第57-69页 |
5.1 研究原理和方案 | 第57-58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58-60页 |
5.2.1 实验试剂和设备 | 第58页 |
5.2.2 空心微球制备过程 | 第58-59页 |
5.2.3 测试分析 | 第59-60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60-68页 |
5.3.1 稳定乳液的制备 | 第60-63页 |
5.3.2 形貌观察 | 第63-64页 |
5.3.3 红外光谱分析 | 第64页 |
5.3.4 XRD分析 | 第64-65页 |
5.3.5 TG分析 | 第65-66页 |
5.3.6 载药缓释溶出性能 | 第66-67页 |
5.3.7 形成机理及缓释效果影响因素的初步探讨 | 第67-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79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79-80页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