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9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1.2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1.3.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 1.3.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 1.4.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4.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6-17页 |
| 1.5.1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 1.5.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1.6 论文的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 1.7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 第2章 数字化城市管理运行机制及整体性治理理论概述 | 第19-28页 |
| 2.1 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内涵及特点 | 第19-21页 |
| 2.1.1 中国数字化城市管理产生的背景 | 第19-20页 |
| 2.1.2 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含义 | 第20页 |
| 2.1.3 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特点 | 第20-21页 |
| 2.2 数字化城市管理运行机制的内涵 | 第21-23页 |
| 2.2.1 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组织架构 | 第21-22页 |
| 2.2.2 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工作流程 | 第22-23页 |
| 2.3 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基本内容 | 第23-25页 |
| 2.3.1 主张实现政府内部整合及政府与社会的整合 | 第24页 |
| 2.3.2 主张建立相互依赖的网络治理结构 | 第24-25页 |
| 2.3.3 主张为公众提供“无缝隙”公共服务 | 第25页 |
| 2.3.4 主张建立多渠道的合作机制 | 第25页 |
| 2.4 数字化城市管理与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内在契合性 | 第25-28页 |
| 2.4.1 数字化城市管理与整体性治理具有取向一致的治理理念 | 第25-26页 |
| 2.4.2 数字化城市管理与整体性治理具有内容相同的治理原则 | 第26-27页 |
| 2.4.3 数字化城市管理与整体性治理具有结构相近的治理范式 | 第27-28页 |
| 第3章 上海数字化城市管理运行机制及实施成效 | 第28-41页 |
| 3.1 上海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基本情况 | 第28-32页 |
| 3.1.1 上海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的背景 | 第28-30页 |
| 3.1.2 上海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建立和发展 | 第30-32页 |
| 3.2 上海数字化城市管理运行机制的基本内容 | 第32-37页 |
| 3.2.1 上海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职责分工 | 第32页 |
| 3.2.2 上海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构成要件 | 第32-34页 |
| 3.2.3 上海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工作流程 | 第34-35页 |
| 3.2.4 上海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标准体系 | 第35页 |
| 3.2.5 上海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基本方法 | 第35-36页 |
| 3.2.6 上海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评价机制 | 第36-37页 |
| 3.3 上海数字化城市管理运行机制的主要特点 | 第37-38页 |
| 3.3.1 分级管理 | 第37页 |
| 3.3.2 条块联动 | 第37页 |
| 3.3.3 信息共享 | 第37-38页 |
| 3.4 上海数字化城市管理运行机制实施取得的成效 | 第38-41页 |
| 3.4.1 建立了城市管理综合信息数据库 | 第38页 |
| 3.4.2 促进整合了城市管理资源 | 第38-39页 |
| 3.4.3 形成了问题的快速发现和及时处置机制 | 第39页 |
| 3.4.4 实现了城市管理实时监控 | 第39页 |
| 3.4.5 建立了严格的考核评价体系 | 第39-41页 |
| 第4章 上海数字化城市管理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第41-48页 |
| 4.1 上海数字化城市管理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41-45页 |
| 4.1.1 协调与整合的有效性尚显不足 | 第41-42页 |
| 4.1.2 城市网格化管理基层部门的权威性不强 | 第42-43页 |
| 4.1.3 从业人员的职业化建设程度不高 | 第43页 |
| 4.1.4 基层城市网格化管理执行权与监督权不分 | 第43-44页 |
| 4.1.5“公”“私”之间的合作程度仍然不高 | 第44-45页 |
| 4.2 上海数字化城市管理运行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45-48页 |
| 4.2.1 受制于行政管理体制 | 第45页 |
| 4.2.2 法律制度建设滞后 | 第45-46页 |
| 4.2.3 缺乏完备的职业培训制度 | 第46页 |
| 4.2.4 政府对社会力量缺乏信任 | 第46-48页 |
| 第5章 完善上海数字化城市管理运行机制的对策建议 | 第48-54页 |
| 5.1 优化部门联动和权责分配机制 | 第48-49页 |
| 5.1.1 扩大街镇城市网格化管理联动范围 | 第48页 |
| 5.1.2 强化多部门间的协同工作机制 | 第48-49页 |
| 5.1.3 实现基层部门的责权对等 | 第49页 |
| 5.2 厘定政策法规和权责清单 | 第49-50页 |
| 5.2.1 制定相关法律的实施细则 | 第49-50页 |
| 5.2.2 厘清城市网格化管理各职能部门的权责 | 第50页 |
| 5.3 建立健全对城市网格化管理的监督制约机制 | 第50-52页 |
| 5.3.1 城市网格化管理执行权与监督权相分离 | 第50-51页 |
| 5.3.2 加强对城市网格化管理参与部门的监督制约 | 第51-52页 |
| 5.4 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 | 第52页 |
| 5.4.1 建立职业化的从业者队伍 | 第52页 |
| 5.4.2 实施对从业者的职业培训 | 第52页 |
| 5.5 实现政府与社会力量的整合协作 | 第52-54页 |
| 5.5.1 建立政府与社会力量的信任关系 | 第53页 |
| 5.5.2 将社会力量引入城市网格化管理体系中 | 第53-54页 |
| 第6章 结语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