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公司机械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
| 致谢 | 第5-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1 绪论 | 第10-18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 1.2 相关研究述评 | 第12-15页 |
| 1.2.1 机械安全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2.2 其它理论体系应用于机械安全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1.3 研究方向及内容 | 第15页 |
| 1.4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1.5 研究思路 | 第16-18页 |
| 2 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 第18-26页 |
| 2.1 机械安全 | 第18-20页 |
| 2.1.1 机械安全的概念 | 第18-19页 |
| 2.1.2 机械故障定义 | 第19-20页 |
| 2.2 本质安全理论 | 第20-21页 |
| 2.2.1 本质安全的概念 | 第20-21页 |
| 2.2.2 机械本质安全的内涵 | 第21页 |
| 2.3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 第21-22页 |
| 2.4 六西格玛理论 | 第22-26页 |
| 2.4.1 六西格玛的发展历程 | 第23页 |
| 2.4.2 六西格玛的管理流程 | 第23-25页 |
| 2.4.3 六西格玛的优势和改进工具 | 第25-26页 |
| 3 E公司机械安全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26-31页 |
| 3.1 E公司及E公司机械安全的现状 | 第26页 |
| 3.2 E公司机械安全的主要问题 | 第26-31页 |
| 4 基于六西格玛的机械安全理论模型 | 第31-40页 |
| 4.1 界定阶段 | 第32页 |
| 4.2 测量阶段 | 第32-33页 |
| 4.3 分析阶段 | 第33-35页 |
| 4.4 改进阶段 | 第35-38页 |
| 4.5 控制阶段 | 第38-40页 |
| 5 E公司机械安全性提升的对策研究 | 第40-63页 |
| 5.1 界定阶段 | 第40-45页 |
| 5.2 数据测量 | 第45-46页 |
| 5.3 过程分析 | 第46-52页 |
| 5.4 目标改善 | 第52-62页 |
| 5.5 结果控制 | 第62-63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 6.1 本文的研究成果 | 第63页 |
| 6.2 下一阶段的展望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 作者简历 | 第68-70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