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 第9-10页 |
1.2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1.2.2 技术路线 | 第11页 |
1.3 论文完成实际工作量 | 第11-12页 |
1.4 取得的认识 | 第12-13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特征 | 第13-19页 |
2.1 区域地层特征 | 第13-17页 |
2.1.1 前南华系梵净山群 | 第13-14页 |
2.1.2 前南华系板溪群 | 第14页 |
2.1.3 南华系 | 第14-15页 |
2.1.4 震旦系 | 第15页 |
2.1.5 寒武系 | 第15-16页 |
2.1.6 奥陶系 | 第16页 |
2.1.7 志留系 | 第16-17页 |
2.2 区域构造特征 | 第17页 |
2.3 区域岩浆活动 | 第17页 |
2.4 区域变质 | 第17-19页 |
第3章 梵净山群地层序列和岩石组合 | 第19-24页 |
3.1 地层序列 | 第19-21页 |
3.2 岩石组合 | 第21-24页 |
第4章 洼溪组沉积地质特征 | 第24-32页 |
4.1 沉积相类型 | 第24-27页 |
4.1.1 浊积岩相 | 第25-26页 |
4.1.2 深海(半深海)盆地相 | 第26-27页 |
4.2 沉积相序与沉积旋回 | 第27-29页 |
4.3 古流向与沉积物扩散方向 | 第29-32页 |
第5章 原型盆地分析与构造古地理位置 | 第32-42页 |
5.1 梵净山群洼溪组碎屑岩骨架颗粒特征与物源区分析 | 第32-35页 |
5.2 梵净山群锆石年龄汇总直方图及时代意义 | 第35-36页 |
5.3 地球化学数据 | 第36-41页 |
5.3.1 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分析 | 第36-38页 |
5.3.2 回香坪组火山岩地化特征 | 第38-41页 |
5.4 原型盆地分析与讨论 | 第41-42页 |
第6章 江南造山带西段构造古地理格局与演化 | 第42-45页 |
6.1 江南造山带的演化史 | 第42-43页 |
6.2 江南造山带西段的演化史 | 第43-45页 |
第7章 结论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附录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