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灾害地质学论文

山西交城水峪贯地学实习区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2页
        1.2.1 环境地质与地质环境第9-11页
        1.2.2 地质环境评价第11-12页
    1.3 研究主要内容第12页
    1.4 研究主要思路第12页
    1.5 野外工作第12-15页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第15-23页
    2.1 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概况第15-16页
        2.1.1 自然地理概况第15页
        2.1.2 社会经济概况第15-16页
    2.2 气象与水文地质条件第16-17页
        2.2.1 气象第16页
        2.2.2 水文第16-17页
    2.3 地形地貌第17页
    2.4 地层岩性第17-18页
    2.5 地质构造及新构造运动第18-21页
        2.5.1 地质构造第18页
        2.5.2 新构造运动第18-21页
    2.6 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第21页
    2.7 人类工程活动第21-23页
第三章 研究区地质环境问题第23-41页
    3.1 地质环境问题的分布与特征第23-35页
        3.1.1 矿业开采活动的分布与特征第23-29页
        3.1.2 地质灾害的分布与特征第29-34页
        3.1.3 地表水的分布与特征第34-35页
    3.2 地质环境问题的成因探析第35-37页
        3.2.1 地形地貌及水的影响第35-36页
        3.2.2 地质构造的影响第36页
        3.2.3 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第36-37页
        3.2.4 植被的影响第37页
    3.3 研究区地质环境问题的特点第37-41页
        3.3.1 地质灾害发育与地层岩性关系密切第37页
        3.3.2 地质环境问题呈现区域集中第37-38页
        3.3.3 地质环境问题受人类活动影响重大第38-41页
第四章 研究区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第41-61页
    4.1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第41-44页
        4.1.1 评价指标的要求和选取原则第41页
        4.1.2 评价指标选取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第41-42页
        4.1.3 评价方法的选取第42-43页
        4.1.4 单元划分第43-44页
    4.2 模糊综合评价法第44-57页
        4.2.1 数学原理第45页
        4.2.2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第45-47页
        4.2.3 建立模型第47-57页
    4.3 评价结果分析第57-61页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第61-65页
    5.1 结论第61-62页
    5.2 建议第62-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附件1第69-73页
致谢第73-7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燃烧法制备Ni基催化剂及其浆态床甲烷化性能的研究
下一篇:1M伊利石对甲烷吸附的分子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