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引言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1-14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4-23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4-19页 |
2.1.1 公共产品理论 | 第14-15页 |
2.1.2 财政支出理论 | 第15-16页 |
2.1.3 财政支出效率理论 | 第16-19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19-22页 |
2.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2.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2.3 待研究的问题 | 第22-23页 |
3 “新机制”在西部农村地区的政策效果 | 第23-33页 |
3.1 “新机制”政策的特征 | 第23-26页 |
3.1.1 有政策回顾 | 第23页 |
3.1.2 “新机制”与已有政策的比较 | 第23-26页 |
3.2 “新机制”的政策效果 | 第26-33页 |
3.2.1 “两免一补”的政策效果 | 第26-27页 |
3.2.2 经费保障机制的政策效果 | 第27-33页 |
4 “新机制”对西部农村地区财政支出效率的影响分析 | 第33-39页 |
4.1 财政支出效率 | 第33页 |
4.2 教育财政支出效率的现状 | 第33-36页 |
4.2.1 教育经费支出的配置效率偏低 | 第33-35页 |
4.2.2 公共产品的生产效率偏低 | 第35-36页 |
4.3 “新机制”对教育财政支出效率的影响效果 | 第36-39页 |
4.3.1 “新机制”对教育经费配置效率的影响效果 | 第36-37页 |
4.3.2 “新机制”对财政支出生产效率的影响效果 | 第37-39页 |
5 “新机制”实施前后西部农村地区财政支出效率对比的实证分析 | 第39-48页 |
5.1 DEA模型的应用 | 第39-40页 |
5.1.1 介绍模型的内容 | 第39-40页 |
5.1.2 选取模型的原因 | 第40页 |
5.2 样本的选取 | 第40页 |
5.3 指标的选取 | 第40-44页 |
5.3.1 产出指标 | 第41-42页 |
5.3.2 投入指标 | 第42-44页 |
5.4 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44页 |
5.5 实证结果 | 第44-48页 |
5.5.1 纯技术效率结果分析 | 第45-46页 |
5.5.2 规模效率结果分析 | 第46-47页 |
5.5.3 综合技术效率结果分析 | 第47-48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48-51页 |
6.1 结论 | 第48页 |
6.2 提高西部农村地区教育财政支出效率的建议 | 第48-51页 |
6.2.1 缩小各地区财政支出差距 | 第48-49页 |
6.2.2 建立激励机制 | 第49-50页 |
6.2.3 完善义务教育预算制度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6-5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