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应用威伐光联合药物对急性期带状疱疹疗效的观察
前言 | 第4-5页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2页 |
第2章 综述 | 第12-21页 |
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 第12页 |
2.2 临床表现 | 第12-13页 |
2.2.1 典型症状 | 第12页 |
2.2.2 不典型症状 | 第12-13页 |
2.3 临床特殊类型 | 第13-14页 |
2.4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 第14-15页 |
2.5 药物治疗 | 第15-18页 |
2.5.1 核苷类抗疱疹病毒药 | 第15页 |
2.5.2 非核苷类抗疱疹病毒药 | 第15-16页 |
2.5.3 缓解疼痛药物 | 第16页 |
2.5.4 免疫调节剂 | 第16-18页 |
2.6 物理治疗 | 第18-21页 |
2.6.1 氦氖激光治疗 | 第18-19页 |
2.6.2 半导体激光治疗 | 第19页 |
2.6.3 窄谱紫外线治疗 | 第19页 |
2.6.4 红光治疗 | 第19-20页 |
2.6.5 威伐光治疗 | 第20-21页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1-23页 |
3.1 对象与仪器 | 第21页 |
3.2 研究对象 | 第21-22页 |
3.3 治疗方法 | 第22页 |
3.4 观察项目 | 第22页 |
3.5 统计分析 | 第22-23页 |
第4章 结果 | 第23-28页 |
4.1 患者一般情况 | 第23页 |
4.2 记录结果及评价 | 第23-27页 |
4.2.1 两组患者止疱时间比较 | 第23-24页 |
4.2.2 两组患者结痂时间比较 | 第24页 |
4.2.3 两组患者疼痛开始缓解时间比较 | 第24-25页 |
4.2.4 两组患者治疗一周后疼痛情况比较 | 第25-27页 |
4.2.5 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痛发生情况比较 | 第27页 |
4.3 不良反应 | 第27-28页 |
第5章 讨论 | 第28-30页 |
第6章 结论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8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