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前言 | 第8-17页 |
1.1 香蕉的简介和生产现状 | 第8页 |
1.1.1 香蕉的属性和生长特点 | 第8页 |
1.1.2 我国香蕉大田生产现状 | 第8页 |
1.2 香蕉的价值 | 第8-10页 |
1.2.1 香蕉的营养价值 | 第8-9页 |
1.2.2 香蕉的药用价值 | 第9页 |
1.2.3 香蕉的经济价值 | 第9-10页 |
1.3 叶片衰老 | 第10-16页 |
1.3.1 叶片衰老概念 | 第10页 |
1.3.2 植物叶片衰老的的变化过程 | 第10-11页 |
1.3.3 叶片衰老的机制 | 第11页 |
1.3.4 叶片衰老在基因表达方面的变化 | 第11-13页 |
1.3.5 植物激素对叶片衰老中的影响 | 第13-14页 |
1.3.6 叶片衰老和糖代谢的关系 | 第14-15页 |
1.3.7 叶片衰老与香蕉品质产量的关系 | 第15-16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6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7-24页 |
2.1 材料与试剂 | 第17-18页 |
2.1.1 材料 | 第17页 |
2.1.2 试剂 | 第17页 |
2.1.3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17-18页 |
2.2 方法 | 第18-24页 |
2.2.1 离体处理的香蕉小苗叶片和香蕉小苗叶片材料的处理 | 第18页 |
2.2.2 离体处理的香蕉小苗叶片和香蕉小苗叶片材料的总RNA的提取 | 第18-19页 |
2.2.3 cDNA的合成 | 第19-21页 |
2.2.4 普通PCR | 第21-22页 |
2.2.5 荧光定量PCR | 第22-23页 |
2.2.6 数据处理方法 | 第23-2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4-45页 |
3.1 香蕉叶片荧光定量PCR体系的确定 | 第24-25页 |
3.1.1 香蕉叶片总RNA提取 | 第24页 |
3.1.2 普通PCR结果 | 第24-25页 |
3.2 香蕉小苗叶片在光暗及6-BA诱导激素类、转化酶类、衰老相关类基因的表达影响 | 第25-34页 |
3.2.1 香蕉小苗叶片在光暗及6-BA诱导激素类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 | 第25-31页 |
3.2.2 香蕉小苗叶片在光暗及6-BA诱导转化酶类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 | 第31-32页 |
3.2.3 香蕉小苗叶片在光暗及6-BA诱导衰老相关类基因的表达影响 | 第32-33页 |
3.2.4 小结 | 第33-34页 |
3.3 香蕉小苗离体处理的叶片在光暗及6-BA诱导激素类、转化酶类、衰老相关类基因表达影响 | 第34-45页 |
3.3.1 香蕉小苗离体处理的叶片在光暗及6-BA诱导激素类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 | 第34-41页 |
3.3.2 香蕉小苗离体处理的叶片在光暗及6-BA诱导转化酶类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 | 第41-42页 |
3.3.3 香蕉小苗离体处理的叶片在光暗及6-BA诱导衰老相关类基因的表达影响 | 第42-43页 |
3.3.4 小结 | 第43-45页 |
4. 讨论与结论 | 第45-50页 |
4.1 讨论 | 第45-48页 |
4.1.1 黑暗条件环境、离体处理的香蕉小苗叶片促进衰老实验的设计 | 第45页 |
4.1.2 香蕉叶片衰老的分子调控 | 第45-48页 |
4.1.3 离体促进衰老与香蕉小苗条件下叶片衰老在基因表达上的变化 | 第48页 |
4.2 结论 | 第48-50页 |
4.2.1 环境(黑暗环境诱导)刺激对香蕉小苗叶片衰老相关基因的影响 | 第48页 |
4.2.2 激素(6-BA)处理对叶片衰老相关基因的影响 | 第48-49页 |
4.2.3 两种抵抗处理:在环境促进衰老和激素抑制衰老处理同时处理香蕉小苗叶片时不同基因受到刺激响应方式不同的分类 | 第49页 |
4.2.4 香蕉小苗叶片衰老的关键基因相互作用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附录1 | 第56-57页 |
附录2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