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机构功能与市场定位研究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1 绪论 | 第7-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8-12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1 规范分析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2 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3 文献法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5 创新与不足 | 第13-14页 |
2 农村金融机构理论 | 第14-29页 |
2.1 农村金融与农村金融机构的涵义 | 第14-16页 |
2.2 农村金融的特点 | 第16-18页 |
2.2.1 涉及面广 | 第16-17页 |
2.2.2 风险较高 | 第17-18页 |
2.2.3 政策性与商业性并存 | 第18页 |
2.3 农村金融的构成 | 第18-21页 |
2.3.1 政策性金融 | 第18-19页 |
2.3.2 商业性金融 | 第19-20页 |
2.3.3 合作性金融 | 第20-21页 |
2.4 农村金融与农业之间的关系 | 第21-23页 |
2.4.1 农村经济决定农村金融 | 第21-22页 |
2.4.2 农村金融反作用于农村经济 | 第22-23页 |
2.5 农村金融理论 | 第23-29页 |
2.5.1 农业信贷补贴理论 | 第23-24页 |
2.5.2 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 第24-25页 |
2.5.3 不完全竞争市场论 | 第25-27页 |
2.5.4 理论的启示 | 第27-29页 |
3 农村金融机构现状及问题 | 第29-37页 |
3.1 农村金融机构的商业化改革存在的问题 | 第29-33页 |
3.1.1 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历史 | 第29-31页 |
3.1.2 改革后农村信用社所面临的问题 | 第31-33页 |
3.1.3 支农能力有限的状况 | 第33页 |
3.2 农村金融机构政策性服务功能存在的问题 | 第33-34页 |
3.3 农村金融不良率过高的问题 | 第34页 |
3.4 农村金融机构市场定位存在的问题 | 第34-36页 |
3.4.1 农村资金外流严重的现象 | 第35页 |
3.4.2 金融机构撤并网点的状况 | 第35页 |
3.4.3 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存在的问题 | 第35-36页 |
3.5 农业保险机构存在的问题 | 第36-37页 |
4 发达国家农村金融市场经验介绍 | 第37-43页 |
4.1 美国农村金融市场经验 | 第37-40页 |
4.2 日本农村金融市场经验 | 第40-41页 |
4.3 国外经验的启示 | 第41-43页 |
5 农村金融机构的功能 | 第43-54页 |
5.1 农村金融机构政策性功能 | 第43-45页 |
5.1.1 农业发展银行的功能 | 第43-44页 |
5.1.2 其他农村金融机构的政策性功能 | 第44-45页 |
5.2 农村金融机构商业性功能 | 第45-50页 |
5.2.1 农业银行的功能 | 第45-46页 |
5.2.2 农村商业银行的功能 | 第46-48页 |
5.2.3 邮政储蓄银行的功能 | 第48-49页 |
5.2.4 农业保险的功能 | 第49-50页 |
5.3 农村金融机构合作性功能 | 第50-54页 |
5.3.1 农村信用社的功能 | 第50页 |
5.3.2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功能 | 第50-54页 |
6 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 | 第54-63页 |
6.1 农业发展银行的市场定位 | 第54-55页 |
6.2 农业银行的市场定位 | 第55-56页 |
6.3 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 | 第56-57页 |
6.4 邮政储蓄银行的市场定位 | 第57-59页 |
6.5 农村保险的市场定位 | 第59-60页 |
6.6 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 | 第60-61页 |
6.7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后记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