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0-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3-23页 |
2.1 BPA的危害和特性 | 第13-14页 |
2.1.1 BPA的理化性质 | 第13-14页 |
2.1.2 BPA的危害 | 第14页 |
2.2 BPA的生物降解过程研究 | 第14-15页 |
2.3 活性污泥过程去除BPA的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2.3.1 活性污泥法去除BPA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2.3.2 活性污泥工艺常规工况对BPA去除的影响 | 第17-18页 |
2.3.4 活性污泥系统中BPA的降解机理 | 第18页 |
2.4 剩余污泥中有机污染物毒性的研究 | 第18-19页 |
2.5 主要分析方法简介 | 第19-23页 |
2.5.1 EPS的提取方法 | 第19-20页 |
2.5.2 破碎细胞的方法 | 第20-21页 |
2.5.3 毒性的测试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技术路线 | 第23-28页 |
3.1 实验装置和参数设定 | 第23-25页 |
3.1.1 SBR装置图 | 第23页 |
3.1.2 连续流装置流程图 | 第23-25页 |
3.2 试验主要试剂 | 第25-26页 |
3.3 仪器和方法 | 第26-28页 |
第四章 好氧SBR系统运行条件对BPA废水生物处理污泥毒性的影响 | 第28-46页 |
4.1 经驯化阶段和冲击阶段处理BPA模拟废水常规数据对照 | 第28-37页 |
4.1.1 出水COD值在运行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 第28-29页 |
4.1.2 水相与泥相BPA含量随运行时间的变化研究 | 第29-32页 |
4.1.3 泥相毒性随运行时间变化对比的研究 | 第32-37页 |
4.2 单个运行周期内污泥毒性变化研究 | 第37-45页 |
4.2.1 SBR系统的冲击初期各指标的变化规律研究 | 第37-41页 |
4.2.2 冲击系统与驯化系统效能稳定后各指标的对照分析 | 第41-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改变SBR工况条件对污泥毒性的影响 | 第46-55页 |
5.1 不同工况条件对COD去除效能的影响 | 第46-48页 |
5.1.1 不同工况对SBR处理出水COD的影响 | 第46页 |
5.1.2 单个周期内COD的变化情况 | 第46-48页 |
5.2 BPA在水、泥两相的去除规律 | 第48-49页 |
5.2.1 BPA在水相和泥相的空间分布特性 | 第48页 |
5.2.2 单个运行周期中BPA在水相和泥相的空间分布规律 | 第48-49页 |
5.3 污泥毒性的对比 | 第49-53页 |
5.3.1 污泥毒性随运行时间的变化 | 第49-51页 |
5.3.2 单个运行周期下污泥毒性的变化对比 | 第51-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六章 连续流系统处理含双酚A模拟废水的试验研究 | 第55-62页 |
6.1 20mg/LBPA冲击连续流系统 | 第55-58页 |
6.1.1 处理出水COD的变化 | 第55-56页 |
6.1.2 处理出水及泥相中BPA含量的分布与变化 | 第56-57页 |
6.1.3 沉淀池污泥毒性随运行时间的变化 | 第57-58页 |
6.2 连续流系统处理40mg/LBPA模拟废水 | 第58-61页 |
6.2.1 处理出水及泥相中BPA含量的变化 | 第58-59页 |
6.2.2 沉淀池污泥毒性随运行时间的变化 | 第59-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七章 连续流和间歇式污泥毒性特性的对照研究 | 第62-66页 |
7.1 处理出水COD随运行时间的变化 | 第62-63页 |
7.2 水相和泥相中BPA含量随运行时间的变化 | 第63页 |
7.3 污泥毒性的对比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8章 总结和建议 | 第66-68页 |
8.1 总结 | 第66-67页 |
8.2 建议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