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9页 |
1.1 引言 | 第8页 |
1.2 纳米二氧化硅简介 | 第8-9页 |
1.2.1 纳米二氧化硅的基本物性 | 第8-9页 |
1.2.2 纳米二氧化硅的微观形貌 | 第9页 |
1.3 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 | 第9-15页 |
1.3.1 物理法 | 第9-10页 |
1.3.2 气相法 | 第10-11页 |
1.3.3 微乳液法 | 第11-12页 |
1.3.4 超重力制备法 | 第12页 |
1.3.5 离解法 | 第12-13页 |
1.3.6 晶种法 | 第13-14页 |
1.3.7 溶胶-凝胶法 | 第14页 |
1.3.8 沉淀法 | 第14-15页 |
1.4 二氧化硅孔结构调节方法 | 第15-17页 |
1.4.1 控制反应参数法 | 第15-16页 |
1.4.2 热处理法 | 第16页 |
1.4.3 水热处理法 | 第16-17页 |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19-25页 |
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19-20页 |
2.2 实验步骤 | 第20-22页 |
2.2.1 以固体硅酸钠制备纳米二氧化硅 | 第20页 |
2.2.2 以水玻璃制备纳米二氧化硅 | 第20-21页 |
2.2.3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1-22页 |
2.3 分析方法 | 第22-25页 |
2.3.1 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22页 |
2.3.2 热重-差热分析 | 第22页 |
2.3.3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 第22-23页 |
2.3.4 粉末X射线衍射 | 第23页 |
2.3.5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的测定 | 第23页 |
2.3.6 催化剂活性评价 | 第23-25页 |
第三章 以固体硅酸钠制备二氧化硅的结果与讨论 | 第25-31页 |
3.1 SDS浓度对纳米二氧化硅孔结构的影响 | 第25-26页 |
3.2 老化温度对纳米二氧化硅孔结构的影响 | 第26页 |
3.3 焙烧温度对纳米二氧化硅孔结构的影响 | 第26-29页 |
3.4 优化二氧化硅制备的工艺参数 | 第29-3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以水玻璃制备纳米二氧化硅的结果与讨论 | 第31-39页 |
4.1 表面活性剂对纳米二氧化硅孔结构的影响 | 第31-33页 |
4.1.1 表面活性剂种类对纳米二氧化硅孔结构的影响 | 第31-32页 |
4.1.2 表面活性剂浓度对纳米二氧化硅孔结构的影响 | 第32-33页 |
4.2 水热处理对纳米二氧化硅孔结构和形貌的影响 | 第33-37页 |
4.2.1 XRD表征 | 第33-34页 |
4.2.2 氮气吸附-脱附表征 | 第34-36页 |
4.2.3 TEM表征 | 第36页 |
4.2.4 FT-IR表征 | 第36-37页 |
4.3 优化确定的工艺参数 | 第37-3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五章 自制放大实验样品与商购样品的比较 | 第39-44页 |
5.1 微观形貌比较 | 第39页 |
5.2 组成结构比较 | 第39-40页 |
5.3 孔结构比较 | 第40-41页 |
5.4 二氧化硅制成载体后孔结构比较 | 第41-4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六章 催化活性考察 | 第44-49页 |
6.1 反应温度对A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44-45页 |
6.2 空速对A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45页 |
6.3 硫化氢浓度对A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45-46页 |
6.4 氧含量对A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46-47页 |
6.5 自制A催化剂与进口B催化剂活性比较 | 第47-48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发表论文情况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