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1章 实验研究 | 第13-33页 |
1.1 材料与方法 | 第13-17页 |
1.1.1 临床资料 | 第13页 |
1.1.2 检查方法及设备 | 第13-14页 |
1.1.3 主动脉弹性测量与评估 | 第14-15页 |
1.1.4 钙化积分测量 | 第15-16页 |
1.1.5 冠状动脉斑块及狭窄程度评价 | 第16页 |
1.1.6 统计分析 | 第16-17页 |
1.2 结果 | 第17-24页 |
1.2.1 主动脉弹性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性 | 第17-19页 |
1.2.2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 第19-22页 |
1.2.3 主动脉弹性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相关性 | 第22-24页 |
1.3 讨论 | 第24-28页 |
1.3.1 主动脉弹性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 第24-25页 |
1.3.2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 第25-26页 |
1.3.3 主动脉弹性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相关性 | 第26-27页 |
1.3.4 256 层螺旋CT在主动脉弹性测量中的优势 | 第27-28页 |
1.3.5 本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第28页 |
1.4 结论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3页 |
第2章 综述 主动脉弹性功能及影像学研究现状与进展 | 第33-47页 |
3.1 主动脉结构及功能特点 | 第33-34页 |
3.2 主动脉弹性评估的有创影像学方法及意义 | 第34-36页 |
3.2.1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 第34-35页 |
3.2.2 血管内超声 | 第35-36页 |
3.3 有关弹性功能参数与无创影像方法及意义 | 第36-42页 |
3.3.1 脉压 | 第36-37页 |
3.3.2 大、小动脉弹性指数 | 第37页 |
3.3.3 脉搏波传导速度 | 第37-38页 |
3.3.4 反射波增强指数 | 第38-39页 |
3.3.5 臂踝指数(ABI) | 第39页 |
3.3.6 磁共振成像(MRI) | 第39-40页 |
3.3.7 MSCT及CT冠状动脉造影(CTA) | 第40-42页 |
3.4 小结 | 第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附录 附图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导师简介 | 第51-52页 |
作者简介 | 第52-53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