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研究目标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目标 | 第12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2-16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2.3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6-27页 |
2.1 政务信息公开概念和特征 | 第16-19页 |
2.1.1 政务信息公开的概念 | 第16-17页 |
2.1.2 政务信息公开的特征 | 第17-19页 |
2.2 政务信息公开的影响因素 | 第19-21页 |
2.2.1 权力滥用,是阻碍政务信息公开的“绊脚石” | 第19-20页 |
2.2.2 领导不重视,也是影响政务信息公开的因素之一 | 第20页 |
2.2.3 相关责任机制的缺乏,政务信息公开缺失“生命土壤” | 第20-21页 |
2.2.4 公众参与率低,让政务信息公开“黯然失色” | 第21页 |
2.3 政务信息公开的主要对策 | 第21-25页 |
2.3.1 广泛提高公开意识 | 第21页 |
2.3.2 夯实政务信息公开的基础 | 第21-22页 |
2.3.3 大力推进政务信息公开的规范化建设 | 第22-23页 |
2.3.4 加强“互联网+”时代下的政务信息公开的灵活运用和严格规范 | 第23-24页 |
2.3.5 充分重视法治框架中的政务信息公开机制运行 | 第24页 |
2.3.6 建立和完善政务信息公开的监督机制 | 第24-25页 |
2.4 述评 | 第25-27页 |
第3章 廉政视角下政府信息公开的意义 | 第27-35页 |
3.1 我国政府政务信息公开的范围 | 第27-28页 |
3.1.1 管理规范和发展计划方面 | 第27-28页 |
3.1.2 与公众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方面 | 第28页 |
3.1.3 公共资金使用和监督方面 | 第28页 |
3.1.4 政府机构和人事方面 | 第28页 |
3.2 国外政务信息公开与廉政建设做法借鉴 | 第28-29页 |
3.3 政务信息公开对廉政建设的意义 | 第29-34页 |
3.3.1 政务信息公开有利于改变信息不对称的局面 | 第29-30页 |
3.3.2 政务信息公开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 第30页 |
3.3.3 政务信息公开有利于规范行政机关的自身行为 | 第30-31页 |
3.3.4 政务信息公开职责权限利于打造“透明政府 | 第31-33页 |
3.3.5 政务信息公开办事程序有利于反腐工作的开展 | 第33页 |
3.3.6 政务信息公开,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 第33-34页 |
3.3.7 政务信息公开监督方式,共同树立廉洁政府形象 | 第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问卷调查和访谈 | 第35-44页 |
4.1 松原市政务信息公开现状 | 第35-38页 |
4.1.1 松原市政务信息公开与廉政建设的主要做法 | 第35-37页 |
4.1.2 松原市政务信息公开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 第37-38页 |
4.2 调查问卷 | 第38-39页 |
4.2.1 调查问卷框架 | 第38-39页 |
4.2.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第39页 |
4.2.3 调查问卷背景 | 第39页 |
4.3 访谈调查 | 第39页 |
4.4 访谈和调查对象 | 第39-40页 |
4.5 政府信息公开调查问卷和访谈的结果分析 | 第40-41页 |
4.6 政府信息公开问题分析 | 第41-43页 |
4.6.1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体系有待完善 | 第41-42页 |
4.6.2 政府信息公开公民参与人数少 | 第42页 |
4.6.3 公民获取信息方式单一 | 第42-43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附录A 政务信息调查公开信息问卷 | 第50-54页 |
附录B 政务信息公开访谈纲要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导师简介 | 第56-57页 |
作者简介 | 第57-5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