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水土保持论文

流域植被变化的土壤侵蚀效应研究--以羊圈沟为例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1.1.1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土壤侵蚀的重要驱动第11页
        1.1.2 小流域土壤侵蚀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响应是流域管理的重要基础第11-12页
    1.2 土壤侵蚀和泥沙输移的研究进展第12-19页
        1.2.1 土壤侵蚀研究进展第12-14页
        1.2.2 泥沙输移研究概况第14-19页
第2章 研究区概况第19-23页
    2.1 气候第19页
    2.2 土壤第19-20页
    2.3 地形第20页
    2.4 土地覆被第20-21页
    2.5 数据采集第21页
    2.6 技术设计第21-23页
第3章 羊圈沟流域土地利用/覆被的分析第23-29页
    3.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第23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23-28页
        3.2.1 退耕还林前的土地利用/覆被结构的变化第23-24页
        3.2.2 退耕还林后的土地利用/覆被结构的变化第24-26页
        3.2.3 不同坡度下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第26-28页
    3.3 小结第28-29页
第4章 小流域植被恢复的土壤侵蚀效应评估第29-37页
    4.1 研究方法第29-30页
    4.2 土壤侵蚀强度的变化第30-31页
    4.3 土地利用类型间土壤侵蚀强度分异第31-33页
    4.4 土壤侵蚀强度的坡度分异第33-34页
    4.5 讨论第34-36页
        4.5.1 降雨变化和侵蚀的关系第34-35页
        4.5.2 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壤侵蚀第35页
        4.5.3 侵蚀量估算的不确定性分析第35-36页
    4.6 小结第36-37页
第5章 小流域土地覆被下的水土保持措施模拟分析第37-43页
    5.1 方法和数据第37-38页
        5.1.1 情景模拟分析法第37页
        5.1.2 RUSLE第37-38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38-41页
        5.2.1 植被恢复模式第38页
        5.2.2 经济效益和水土保持效益模式第38-39页
        5.2.3 经济效益模式第39-40页
        5.2.4 因地制宜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第40页
        5.2.5 羊圈沟水土保持效益的综合评价第40-41页
    5.3 讨论第41-42页
    5.4 小结第42-43页
第6章 流域泥沙联系分析第43-51页
    6.1 方法第43-44页
        6.1.1 连通性指数第43-44页
        6.1.2 泥沙输出风险性评价第44页
    6.2 结果与分析第44-48页
        6.2.1 流域泥沙连通性在不同坡度的评估第44-45页
        6.2.2 流域泥沙连通性的空间特征第45页
        6.2.3 流域泥沙输出在不同坡度的风险性分析第45-47页
        6.2.4 流域泥沙风险性的空间特征第47-48页
    6.3 小结第48-51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51-53页
    7.1 结论第51-52页
    7.2 展望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61页
致谢第61-65页
发表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谢家店子滑坡体植被恢复与土壤物理性质研究
下一篇:董家沟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及其生态效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