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21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3.1 空气-地源复合热源热泵系统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2 热泵系统经济性分析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4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4.1 空气-土壤复合热源热泵系统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4.2 热泵系统经济性分析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5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2 空气-土壤复合热源热泵系统的设计 | 第21-27页 |
2.1 系统介绍及地埋管换热系统的设计 | 第21-22页 |
2.1.1 系统介绍 | 第21-22页 |
2.1.2 空调负荷的确定 | 第22页 |
2.2 地源热泵机组设计选型 | 第22-23页 |
2.3 风冷冷水机组设计选型 | 第23页 |
2.4 地埋管换热器设计 | 第23-25页 |
2.5 地埋管换热器流速校核 | 第25-26页 |
2.6 水泵的选型计算 | 第26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3 TRNSYS仿真系统的建立 | 第27-46页 |
3.1 软件介绍 | 第27-28页 |
3.1.1 TRNSYS特点 | 第27-28页 |
3.1.2 TRNSYS软件的主要功能 | 第28页 |
3.2 主要部件数学模型 | 第28-34页 |
3.2.1 地源热泵机组模型 | 第28-30页 |
3.2.2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模型 | 第30-31页 |
3.2.3 风冷冷水机组模型 | 第31-32页 |
3.2.4 水泵模型 | 第32页 |
3.2.5 负荷处理模型 | 第32页 |
3.2.6 分流器、合流三通 | 第32-34页 |
3.3 次要部件介绍 | 第34-35页 |
3.4 空气-土壤复合热源热泵系统的TRNSYS仿真模型建立 | 第35-41页 |
3.4.1 仿真模型的简化假设条件 | 第35页 |
3.4.2 空气-土壤复合热源热泵系统建模 | 第35-36页 |
3.4.3 系统控制策略 | 第36页 |
3.4.4 仿真结果分析 | 第36-41页 |
3.5 单一土壤源热泵系统的TRNSYS仿真模型 | 第41-45页 |
3.5.1 单一土壤源热泵系统仿真模型建立 | 第41页 |
3.5.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1-45页 |
3.6 蓄冷(热)装置容量的确定 | 第45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4 经济性分析 | 第46-51页 |
4.1 初投资、运行维护费用的确定 | 第46-47页 |
4.1.1 初投资的确定 | 第46页 |
4.1.2 运行费用计算 | 第46-47页 |
4.2 经济性评价指标 | 第47-48页 |
4.2.1 费用年值 | 第47页 |
4.2.2 追加投资回收期 | 第47-48页 |
4.3 空气-土壤复合热源热泵系统经济性分析 | 第48-49页 |
4.4 单一土壤源热泵系统经济性分析 | 第49页 |
4.5 空气-土壤复合热源热泵系统与单一土壤源热泵系统经济性比较 | 第49-5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5 敏感性分析 | 第51-55页 |
5.1 敏感性分析方法 | 第51页 |
5.2 空气-土壤复合热源热泵系统敏感性分析 | 第51-53页 |
5.3 单一土壤源热泵系统敏感性分析 | 第53-5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6.1 结论 | 第55页 |
6.2 展望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