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3-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8页 |
1.1 背景 | 第14页 |
1.2 锂离子电池的简介 | 第14-23页 |
1.2.1 锂离子电池的类型 | 第14-16页 |
1.2.2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与原理 | 第16-19页 |
1.2.3 锂离子电池的特点 | 第19-20页 |
1.2.4 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1.2.5 锂离子电池的应用 | 第22-23页 |
1.3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 第23-24页 |
1.3.1 传统碳基材料作负极 | 第23-24页 |
1.3.2 非碳基材料作负极 | 第24页 |
1.4 硅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4-31页 |
1.4.1 硅材料及储锂机理 | 第24-26页 |
1.4.2 硅材料的缺点 | 第26-28页 |
1.4.3 硅材料的改性 | 第28-31页 |
1.5 硅基氧化物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31-36页 |
1.5.1 硅基氧化物材料及嵌锂机理 | 第31页 |
1.5.2 硅基氧化物的制备 | 第31-34页 |
1.5.3 硅基氧化物负极材料的改性 | 第34-36页 |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内容和意义 | 第36-38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8-44页 |
2.1 实验药品 | 第38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38-39页 |
2.3 材料的物化性质表征 | 第39-41页 |
2.3.1 材料微观形貌表征(SEM、TEM) | 第39-40页 |
2.3.2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40页 |
2.3.3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 第40页 |
2.3.4 热失重表征(TGA) | 第40页 |
2.3.5 拉曼光谱表征(Raman) | 第40-41页 |
2.3.6 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41页 |
2.3.7 比表面积及孔结构分析(BET) | 第41页 |
2.4 材料的电化学表征 | 第41-44页 |
2.4.1 电极制备 | 第41页 |
2.4.2 电池组装 | 第41页 |
2.4.3 恒流充放电表征 | 第41-42页 |
2.4.4 循环伏安表征 | 第42页 |
2.4.5 交流阻抗表征 | 第42-44页 |
第三章 硅氧化物/碳纳米纤维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表征 | 第44-58页 |
3.1 引言 | 第44页 |
3.2 材料制备流程 | 第44-4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6-55页 |
3.3.1 微观形貌表征 | 第46-48页 |
3.3.2 XRD分析 | 第48-50页 |
3.3.3 XPS分析 | 第50-51页 |
3.3.4 热失重分析 | 第51-52页 |
3.3.5 电化学分析 | 第52-5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5-58页 |
第四章 硅氧化物/石墨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表征 | 第58-74页 |
4.1 引言 | 第58页 |
4.2 材料制备流程 | 第58-59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9-73页 |
4.3.1 微观形貌表征 | 第59-60页 |
4.3.2 XRD分析 | 第60-62页 |
4.3.3 XPS拉曼分析 | 第62-63页 |
4.3.4 热失重分析 | 第63-64页 |
4.3.5 电化学分析 | 第64-7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五章 硅氧化物/石墨烯气凝胶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表征 | 第74-86页 |
5.1 引言 | 第74页 |
5.2 材料制备流程 | 第74-75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75-85页 |
5.3.1 微观形貌表征 | 第75-76页 |
5.3.2 XRD表征 | 第76-77页 |
5.3.3 拉曼表征 | 第77-78页 |
5.3.4 热失重表征 | 第78-79页 |
5.3.5 孔结构表征 | 第79-80页 |
5.3.6 电化学表征 | 第80-8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4页 |
致谢 | 第94-96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6-98页 |
作者简介 | 第98页 |
导师简介 | 第98-100页 |
附件 | 第100-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