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1 境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1.4.1 创新点 | 第17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8-28页 |
2.1 股权众筹理论概述 | 第18-23页 |
2.1.1 众筹的定义和起源 | 第18-19页 |
2.1.2 众筹的分类 | 第19-20页 |
2.1.3 股权众筹的特征 | 第20-21页 |
2.1.4 股权众筹的构成要素 | 第21-22页 |
2.1.5 股权众筹运营模式 | 第22页 |
2.1.6 股权众筹的运作流程 | 第22-23页 |
2.2 新三板市场理论概述 | 第23-28页 |
2.2.1 新三板市场的定义 | 第23-24页 |
2.2.2 新三板市场的发展历程 | 第24-25页 |
2.2.3 新三板市场的特点 | 第25页 |
2.2.4 新三板市场的功能 | 第25-28页 |
第三章 我国股权众筹与新三板市场结合的发展现状 | 第28-32页 |
3.1 2011-2015年众筹平台发展迅速,2016年逐渐进入平缓期 | 第28-29页 |
3.2 2015年起股权众筹平台逐步与新三板结合 | 第29-31页 |
3.3 股权众筹与新三板结合的监管现状 | 第31-32页 |
第四章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股权众筹与新三板市场结合的可行性和意义 | 第32-39页 |
4.1 股权众筹与新三板市场结合的可行性 | 第32-35页 |
4.1.1 互联网技术发展使股权众筹成为可能 | 第32页 |
4.1.2 股权众筹已有国家政策的明确支持 | 第32-33页 |
4.1.3 新三板融资现状推动了新三板股权众筹的结合 | 第33-35页 |
4.2 股权众筹与新三板市场结合的意义 | 第35-39页 |
4.2.1 拓展新三板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推动企业“去杠杆” | 第35-36页 |
4.2.2 降低新三板投资门槛,引导更多民间资本流入,提升新三板融资功能 | 第36-37页 |
4.2.3 提高新三板企业融资交易过程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 | 第37页 |
4.2.4 新三板市场为股权众筹开辟新的退出渠道 | 第37-39页 |
第五章 “华人天地”新三板股权众筹案例分析 | 第39-48页 |
5.1 筹资人介绍 | 第39-41页 |
5.1.1 公司简介 | 第39页 |
5.1.2 公司团队 | 第39-40页 |
5.1.3 公司发展现状 | 第40-41页 |
5.2 众筹平台介绍 | 第41页 |
5.3 “华人天地”新三板股权众筹的历程 | 第41-43页 |
5.3.1 确定新三板股权众筹计划 | 第41-42页 |
5.3.2 股权众筹的过程 | 第42-43页 |
5.3.3 股权众筹的结果 | 第43页 |
5.4 “华人天地”新三板股权众筹取得成功的原因 | 第43-46页 |
5.4.1 为投资者和华人天地创造双赢 | 第43-44页 |
5.4.2 优质项目吸引投资者投资 | 第44-45页 |
5.4.3 “领投+跟投”模式惠及三方 | 第45-46页 |
5.4.4 “回购”条款降低投资者风险 | 第46页 |
5.5 “华人天地”新三板股权众筹的影响 | 第46-48页 |
第六章 股权众筹与新三板结合在我国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建议 | 第48-56页 |
6.1 股权众筹与新三板结合在我国发展的制约因素 | 第48-51页 |
6.1.1 法律的制约 | 第48页 |
6.1.2 风险警示缺失、投资者非理性投资 | 第48-49页 |
6.1.3 股权众筹平台的专业化不足 | 第49-50页 |
6.1.4 “跟投+领投”模式存在弊端 | 第50页 |
6.1.5 新三板企业信息披露不规范 | 第50-51页 |
6.2 对新三板股权众筹的发展建议 | 第51-56页 |
6.2.1 基于政府角度的发展建议 | 第51-52页 |
6.2.2 基于股权众筹平台角度的发展建议 | 第52-54页 |
6.2.3 基于新三板企业角度的发展建议 | 第54-56页 |
结语与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