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符号说明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2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3-17页 |
1.2 无线信道特性和建模 | 第17-20页 |
1.2.1 无线通信系统 | 第17页 |
1.2.2 无线信道测量 | 第17-18页 |
1.2.3 无线信道参数提取 | 第18页 |
1.2.4 无线信道建模 | 第18-19页 |
1.2.5 无线信道特性 | 第19-20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0-21页 |
1.4 论文的内容安排 | 第21-22页 |
第二章 人体阻隔效应测量与模型研究 | 第22-42页 |
2.1 人体阻隔效应测量研究 | 第22-32页 |
2.1.1 10 GHz人体阻隔效应测量 | 第22-24页 |
2.1.2 26 GHz和39.5 GHz人体阻隔效应测量 | 第24-26页 |
2.1.3 60 GHz人体阻隔效应测量 | 第26-31页 |
2.1.4 73 GHz人体阻隔效应测量 | 第31-32页 |
2.2 人体阻隔效应模型研究 | 第32-42页 |
2.2.1 METIS KED模型 | 第32-36页 |
2.2.2 Kirchhoff KED模型 | 第36-39页 |
2.2.3 GTD模型 | 第39-40页 |
2.2.4 高斯模型 | 第40-42页 |
第三章 人体阻隔效应测量 | 第42-49页 |
3.1 测量场景 | 第42-43页 |
3.2 测量设备与测量操作 | 第43-45页 |
3.2.1 测量设备 | 第43-44页 |
3.2.2 测量平台搭建与测量基本操作 | 第44-45页 |
3.3 测量方案 | 第45-47页 |
3.3.1 方案A天线等高单人沿天线连线行走 | 第46页 |
3.3.2 方案B天线不等高单人沿天线连线行走 | 第46页 |
3.3.3 方案C天线等高单人横穿天线连线行走 | 第46页 |
3.3.4 方案D天线等高两人横穿天线连线行走 | 第46-47页 |
3.4 测量数据处理 | 第47-49页 |
第四章 测量结果分析 | 第49-68页 |
4.1 方案A测量结果分析 | 第49-52页 |
4.2 方案B测量结果分析 | 第52-55页 |
4.3 方案C测量结果分析 | 第55-61页 |
4.3.1 方案C模型分析 | 第55-58页 |
4.3.2 方案C多径成分分析 | 第58-61页 |
4.4 方案D测量结果分析 | 第61-68页 |
4.4.1 方案D模型分析 | 第61-64页 |
4.4.2 方案D多径成分分析 | 第64-6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1页 |
5.1 论文总结 | 第68-69页 |
5.2 下一步工作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工程项目和发表的论文 | 第76-77页 |
参加的工程项目 | 第76页 |
发表的论文 | 第76-77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