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稻病虫害论文--病害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海南山栏稻水作及在多样性种植防治水稻稻瘟病中的应用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前言第10-22页
    1.1 山栏稻研究与生产应用第10-13页
        1.1.1 山栏稻的生物学特性第10-11页
        1.1.2 山栏稻抗旱机理研究进展第11-12页
        1.1.3 山栏稻在水稻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第12页
        1.1.4 山栏稻的生产应用现状第12-13页
    1.2 水稻的节水栽培研究第13-16页
        1.2.1 我国发展水稻节水种植的重要性第13-15页
        1.2.2 旱作水稻地表覆盖技术的研究第15-16页
    1.3 稻瘟病的研究现状和生物防控稻瘟病的研究第16-19页
        1.3.1 稻瘟病的发生和为害第16页
        1.3.2 稻瘟病的症状类型第16-17页
        1.3.3 稻瘟病的发生规律第17页
        1.3.4 稻瘟病病菌侵染和致病机理第17-18页
        1.3.5 稻瘟病的防控措施第18页
        1.3.6 生物防控稻瘟病的研究进展第18-19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9-21页
    1.5 研究技术路线第21-22页
2 不同栽培方式对山栏稻生理指标、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第22-39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2-25页
        2.1.1 供试材料第22页
        2.1.2 试验地概况第22页
        2.1.3 实验设计第22页
        2.1.4 样品采样与处理第22-25页
        2.1.5 数据处理第25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5-34页
        2.2.1 不同栽培模式对山栏稻的剑叶生理指标的影响第25-28页
        2.2.2 不同栽培模式对山栏稻的产量构成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第28-29页
        2.2.3 不同栽培模式对山栏稻分蘖、株高及剑叶长的影响第29-30页
        2.2.4 不同栽培模式对山栏稻生育期的影响第30-31页
        2.2.5 秸秆覆盖半旱式栽培山栏稻的节水防草功效第31-34页
    2.3 讨论第34-37页
        2.3.1 不同栽培模式对山栏稻生理指标以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第34页
        2.3.2 不同栽培模式对山栏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第34-35页
        2.3.3 不同栽培模式的节水效果第35页
        2.3.4 不同栽培模式对杂草的防控效果第35页
        2.3.5 覆秸旱作栽培模式的实践意义与局限第35-37页
    2.4 结论与创新点第37-39页
        2.4.1 结论第37-38页
        2.4.2 创新点第38-39页
3 山栏稻水作在多样性种植防控水稻稻瘟病上的运用及效果第39-47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9-41页
        3.1.1 供试材料第39页
        3.1.2 试验地概况第39页
        3.1.3 实验设计第39-40页
        3.1.4 样品采样与处理第40-41页
        3.1.5 数据处理第41页
    3.2 结果和分析第41-43页
        3.2.1 山栏稻与水稻在不同的间作比下对水稻稻瘟病的影响第41-42页
        3.2.2 山栏稻与水稻在不同的间作比下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第42-43页
    3.3 讨论第43-45页
        3.3.1 山栏稻和杂交稻间作模式的可行性第43-44页
        3.3.2 不同行数梯度比对防控稻瘟病及产量的影响第44页
        3.3.3 山栏稻和杂交稻间作在农业生产上的优缺点第44-45页
    3.4 结论与创新点第45-47页
        3.4.1 结论第45-46页
        3.4.2 创新点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4页
附录第54-56页
    附图1 不同栽培模式的山栏稻(成熟期)第54-55页
    附图2 山栏稻与杂交稻间作第55-56页
作者简介第56-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施氮对橡胶林土壤氮素淋洗损失及碳排放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碳纳米管负载钯和钌纳米颗粒的制备及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