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韧性转向架用钢成分优化及CCT曲线研究
|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目录 | 第9-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 1.2 铸钢转向架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2.1 我国转向架研究现状 | 第13页 |
| 1.2.2 国外转向架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 1.3 铸钢的强韧化研究 | 第14-18页 |
| 1.3.1 铸钢的强化途径 | 第14-17页 |
| 1.3.2 影响铸钢韧性因素 | 第17-18页 |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第2章 试验方法与试验方案 | 第19-29页 |
| 2.1 试验流程图 | 第19页 |
| 2.2 试验原材料 | 第19-20页 |
| 2.3 造型、熔炼与浇注 | 第20-21页 |
| 2.4 热处理工艺 | 第21-22页 |
| 2.5 成分分析 | 第22页 |
| 2.6 力学性能试验 | 第22-24页 |
| 2.6.1 拉伸测试 | 第22-23页 |
| 2.6.2 冲击吸收功测试 | 第23-24页 |
| 2.6.3 硬度测试 | 第24页 |
| 2.7 组织观察和断口形貌分析 | 第24-25页 |
| 2.8 晶粒度测量 | 第25页 |
| 2.9 铸钢的连续转变曲线的测量 | 第25-26页 |
| 2.10 试验方案 | 第26-28页 |
| 2.10.1 合金元素优化方案 | 第26-27页 |
| 2.10.2 热处理方案 | 第27-28页 |
| 2.11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3章 高强韧转向架新钢种成分优化 | 第29-49页 |
| 3.1 引言 | 第29-30页 |
| 3.2 碳元素对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第30-38页 |
| 3.2.1 成分分析 | 第30页 |
| 3.2.2 显微组织分析 | 第30-32页 |
| 3.2.3 力学性能分析 | 第32-35页 |
| 3.2.4 断口形貌分析 | 第35-38页 |
| 3.3 钼元素对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第38-47页 |
| 3.3.1 成分分析 | 第38页 |
| 3.3.2 显微组织分析 | 第38-40页 |
| 3.3.3 力学性能分析 | 第40-44页 |
| 3.3.4 断口形貌分析 | 第44-47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 第4章 高强韧转向架新钢种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研究 | 第49-61页 |
| 4.1 引言 | 第49-50页 |
| 4.2 试验准备和试验工艺 | 第50-52页 |
| 4.3 试验结果 | 第52-54页 |
| 4.4 显微组织及硬度检验 | 第54-57页 |
| 4.4.1 金相显微组织检验 | 第54-56页 |
| 4.4.2 硬度检验 | 第56-57页 |
| 4.5 临界点的确定和转变类型的判别 | 第57-58页 |
| 4.6 CCT 曲线的绘制 | 第58-59页 |
| 4.7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 结论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