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利枢纽、水工建筑物论文--水库管理论文--水库运行管理论文

水库群防洪调度与洪水资源化相关问题研究--以潘家口、大黑汀及桃林口水库群为例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TABLE OF CONTENTS第12-15页
图目录第15-18页
表目录第18-19页
主要符号表第19-20页
1 绪论第20-32页
    1.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第20-22页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第22-28页
        1.2.1 退水预报研究现状第22页
        1.2.2 河道洪水演进算研究现状第22-23页
        1.2.3 汛期分期研究现状第23-26页
        1.2.4 水库防洪调度第26-28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总体框架第28-32页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8-30页
        1.3.2 论文的总体框架第30-32页
2 研究区域概况第32-38页
    2.1 流域概况第33-35页
        2.1.1 自然地理第33页
        2.1.2 水文气象第33-35页
        2.1.3 下游河道防洪要求第35页
    2.2 实测雨洪资料第35-36页
        2.2.1 潘家口水文站资料第35页
        2.2.2 滦河下游河道洪水第35-36页
    2.3 潘大桃水库实施预报防洪调度可行性分析第36-38页
        2.3.1 洪水预报方案可行性分析第36页
        2.3.2 潘大桃水库群防洪调度预案第36-38页
3 基于差分进化算法的洪水退水预报模型参数估计第38-57页
    3.1 理论与模型第38-40页
        3.1.1 线性模型第38-39页
        3.1.2 非线性模型第39页
        3.1.3 指数模型第39-40页
    3.2 模型参数估计方法第40页
    3.3 基于差分进化算法退水预报模型参数优选第40-42页
    3.4 目标函数及评价准则第42-43页
        3.4.1 目标函数第42页
        3.4.2 模型预报结果评价准则第42-43页
    3.5 应用实例第43-45页
    3.6 应用结果和分析第45-52页
    3.7 本章小结第52-57页
4 退水模型参数的动态估计第57-70页
    4.1 BP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第57-58页
    4.2 退水参数动态估计的建模步骤第58-59页
    4.3 退水影响因素的提取第59-64页
    4.4 应用建模和分析第64-69页
        4.4.1 数据的预处理第64页
        4.4.2 模型参数及结果分析第64-69页
    4.5 小结第69-70页
5 河道非线性洪水演算方法研究第70-88页
    5.1 河道洪水演进的基本原理及模型第70-73页
        5.1.1 河道洪水演进的基本原理第70-71页
        5.1.2 马斯京根模型第71-73页
    5.2 应用建模及分析第73-79页
        5.2.1 马斯京根参数率定的传统方法第73-74页
        5.2.2 基于差分进化的参数优选建模和分析第74-79页
    5.3 潘家口水库下游河道洪水演进非线性分析第79-87页
        5.3.1 研究思路及资料第79-80页
        5.3.2 区间入流的处理第80-81页
        5.3.3 应用及结果分析第81-87页
    5.4 本章小结第87-88页
6 基于量变与质变判别模式的水库汛期分期研究第88-105页
    6.1 可变集合理论第88-90页
        6.1.1 对立差异函数第89页
        6.1.2 可变集合第89-90页
        6.1.3 基于可变集合的量变与质变判别模式第90页
    6.2 基于量变与质变判别模式的汛期分期原理与模型第90-93页
    6.3 实例应用第93页
    6.4 应用结果和分析第93-104页
        6.4.1 暴雨因素分析第93-97页
        6.4.2 洪水因素分析第97-99页
        6.4.3 综合因素分析第99-101页
        6.4.4 结果比较和分析第101-104页
    6.5 本章小结第104-105页
7 潘、大、桃水库群联合防洪优化调度研究第105-128页
    7.1 水库群联合防洪优化调度的数学模型第105-106页
    7.2 调度的数学模型求解方法第106-108页
    7.3 应用实例第108-126页
        7.3.1 5年一遇洪水联合防洪优化调度第108-113页
        7.3.2 10年一遇洪水联合防洪优化调度第113-118页
        7.3.3 20年一遇洪水联合防洪优化调度第118-123页
        7.3.4 1000年一遇洪水联合防洪优化调度第123-126页
    7.4 本章小结第126-128页
8 结论与展望第128-132页
    8.1 结论与创新点第128-129页
    8.2 创新点摘要第129-131页
    8.3 展望第131-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3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第138-140页
致谢第140-141页
作者简介第141-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托卡马克类ITER第一壁材料激光烧蚀光谱和质谱研究
下一篇:复合氧化物外延薄膜中氧空位交换扩散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