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阻器模型仿真与忆阻混沌系统分析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1 绪论 | 第8-16页 |
|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 1.2.1 忆阻器器件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1.2.2 忆阻器建模与仿真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1.2.3 忆阻混沌电路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安排 | 第15-16页 |
| 2 忆阻器特性 | 第16-23页 |
| 2.1 忆阻器定义 | 第16-17页 |
| 2.2 忆阻器和忆阻系统性质 | 第17-19页 |
| 2.2.1 忆阻器记忆特性 | 第18页 |
| 2.2.2 忆阻器伏安特性 | 第18页 |
| 2.2.3 忆阻器和忆阻系统的关系 | 第18-19页 |
| 2.3 HP忆阻器特性分析 | 第19-21页 |
| 2.3.1 HP忆阻器记忆特性 | 第19-20页 |
| 2.3.2 HP忆阻器伏安特性 | 第20-21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 3 无源忆阻器建模分析与电路模拟实现 | 第23-37页 |
| 3.1 HP忆阻器模型分析 | 第23-26页 |
| 3.2 HP模型电路模拟实现 | 第26-30页 |
| 3.2.1 浮地型忆阻模拟器 | 第26-28页 |
| 3.2.2 OTA型忆阻模拟器 | 第28-30页 |
| 3.3 指数型忆阻器建模分析 | 第30-33页 |
| 3.3.1 数学模型 | 第30-31页 |
| 3.3.2 模型建模分析 | 第31-33页 |
| 3.4 AFRL型忆阻器建模分析 | 第33-36页 |
| 3.4.1 数学模型 | 第33-34页 |
| 3.4.2 模型建模分析 | 第34-36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4 有源忆阻器建模分析与电路模拟实现 | 第37-44页 |
| 4.1 忆阻模型与特性分析 | 第37-39页 |
| 4.1.1 数学模型 | 第37-38页 |
| 4.1.2 静态和动态特性分析 | 第38-39页 |
| 4.2 忆阻器电路模拟实现 | 第39-42页 |
| 4.3 电路实验结果 | 第42-43页 |
| 4.3.1 实验参数选择 | 第42页 |
| 4.3.2 静态特性实验结果 | 第42-43页 |
| 4.3.3 动态特性实验结果 | 第43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5 基于有源对称忆阻器的混沌电路分析 | 第44-59页 |
| 5.1 混沌分析方法 | 第44-46页 |
| 5.2 基于有源忆阻模型的自治混沌系统 | 第46-54页 |
| 5.2.1 混沌系统的数学模型与仿真 | 第46-48页 |
| 5.2.2 平衡点和特征值分析 | 第48-49页 |
| 5.2.3 李雅普诺夫指数指数(LE)和分岔图 | 第49-51页 |
| 5.2.4 混沌电路实验 | 第51-54页 |
| 5.3 基于有源忆阻模型的非自治混沌系统 | 第54-58页 |
| 5.3.1 混沌电路数学模型 | 第54页 |
| 5.3.2 混沌系统Matlab仿真 | 第54-55页 |
| 5.3.3 参数变化分析 | 第55-58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结论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