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苏州潘氏家族词人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晚清苏州潘氏家族词人群体研究价值和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第1章 晚清苏州潘氏家族词人的形成 | 第10-27页 |
1.1 苏州潘氏家族词人的形成 | 第10-19页 |
1.1.1 潘氏家族词人谱系 | 第10-15页 |
1.1.2 潘氏家族仕宦文化与词文化 | 第15-19页 |
1.2 形成原因 | 第19-27页 |
1.2.1 时代影响 | 第19-20页 |
1.2.2 乡邦词学的影响 | 第20-22页 |
1.2.3 家族词学传承 | 第22-24页 |
1.2.4 师友影响 | 第24-27页 |
第2章 晚清潘氏家族著名词人分述 | 第27-49页 |
2.1 潘曾沂、潘曾莹、潘曾绶、潘曾玮、潘遵璈 | 第27-41页 |
2.1.1 潘曾沂 | 第27-30页 |
2.1.2 潘曾莹 | 第30-32页 |
2.1.3 潘曾绶 | 第32-35页 |
2.1.4 潘曾玮 | 第35-38页 |
2.1.5 潘遵璈 | 第38-41页 |
2.2 潘祖荫、潘观保、潘钟瑞、潘介繁 | 第41-49页 |
2.2.1 潘祖荫 | 第41-42页 |
2.2.2 潘观保 | 第42-43页 |
2.2.3 潘钟瑞 | 第43-47页 |
2.2.4 潘介繁 | 第47-49页 |
第3章 晚清苏州潘氏家族词人的创作特质 | 第49-53页 |
3.1 综甄浙、常二派 | 第49-51页 |
3.1.1 潘氏家族与浙西词派 | 第49页 |
3.1.2 潘氏家族与常州词派 | 第49-50页 |
3.1.3 综甄浙、常二派 | 第50-51页 |
3.2 重视词籍编选 | 第51页 |
3.3 代有词人,生生不息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附录 A 个人简历 | 第58-59页 |
附录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