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我国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研究--基于“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优胜奖案例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第10-11页
        1.1.1 选题目的第10页
        1.1.2 选题意义第10-11页
    1.2 文献综述第11-16页
        1.2.1 国外学者关于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研究综述第11-13页
        1.2.2 国内学者关于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研究综述第13-16页
    1.3 研究方法第16页
        1.3.1 案例分析法第16页
        1.3.2 文献研究法第16页
        1.3.3 归纳法第16页
    1.4 论文的创新点第16-18页
        1.4.1 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动力模式第16-17页
        1.4.2 提出建立社会主导的治理创新评价机制与不良创新的退出机制第17页
        1.4.3 提出要关注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观点第17-18页
第2章 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理论基础及实践第18-24页
    2.1 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概念与理论基础第18-19页
        2.1.1 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概念第18页
        2.1.2 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理论基础——“善治”理论及其内容第18-19页
    2.2 我国地方政府治理创新实践第19-24页
        2.2.1 改革开放初期: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酝酿第19页
        2.2.2 20世纪90年代: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产生与发展第19-20页
        2.2.3 2000年以后: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快速发展第20-24页
第3章 我国地方政府治理创新获奖案例阐述第24-30页
    3.1 “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简介第24-27页
        3.1.1 “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的发起第24-25页
        3.1.2 “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的评审程序与标准第25-26页
        3.1.3 “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的目标与原则第26-27页
    3.2 “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的案例选择—优胜奖获奖案例第27-30页
        3.2.1 案例选择的原则第27页
        3.2.2 最终案例选择第27-30页
第4章 我国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状况分析第30-38页
    4.1 我国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类型与特点第30-33页
        4.1.1 我国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类型第30-32页
        4.1.2 我国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特点第32-33页
    4.2 我国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动因及动力模式第33-36页
        4.2.1 我国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动因第33-35页
        4.2.2 我国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动力模式第35-36页
    4.3 我国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价值取向第36-38页
        4.3.1 地方公共利益第36页
        4.3.2 民主与服务第36-37页
        4.3.3 社会正义与稳定第37-38页
第5章 我国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成效、问题及原因分析第38-43页
    5.1 我国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成效第38-39页
        5.1.1 民众的需求在地方政府治理创新中获得了部分满足第38页
        5.1.2 地方政府的行政改革得到进一步推进第38页
        5.1.3 公众参与程度有所提高第38-39页
        5.1.4 地方政府公信力有所提升第39页
        5.1.5 有些创新活动得到了很好的推广第39页
    5.2 我国地方政府治理创新中的问题第39-41页
        5.2.1 基层民主改革的治理创新活动生命力不强第40页
        5.2.2 具有关键意义的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不够第40页
        5.2.3 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创新不够第40-41页
        5.2.4 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优劣缺乏地方性社会的评价机制和退出机制第41页
    5.3 我国地方政府治理创新问题产生的原因第41-43页
        5.3.1 多数地方政府缺乏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动力和勇气第41页
        5.3.2 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运行实践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第41-42页
        5.3.3 现行制度的约束也影响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深入第42页
        5.3.4 治理创新成本较高也会限制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行为第42页
        5.3.5 某些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观扭曲使创新行为变味第42-43页
第6章 我国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促进与规范对策第43-48页
    6.1 国家要优化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法律、制度环境第43页
        6.1.1 国家要为地方政府治理创新实践创造良好的法律、制度条件第43页
        6.1.2 党的上级组织要支持地方政府的治理创新活动第43页
    6.2 要把好的改革创新机制、举措上升为国家制度第43-44页
        6.2.1 以体制、制度的形式使有价值的创新项目合法化第43-44页
        6.2.2 好的创新机制、制度要上升为国家制度第44页
    6.3 引导地方政府明确未来治理创新的着力点第44-45页
        6.3.1 继续推进基层民主制度创新第44页
        6.3.2 促进具有关键意义的地方政府行政改革创新第44-45页
        6.3.3 要注重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方面的创新第45页
    6.4 建立社会主导的治理创新评价机制与不良创新的退出机制第45-46页
        6.4.1 建立由专家系统、社会民众共同参与的治理创新评估机制第45-46页
        6.4.2 建立不良创新的退出机制第46页
    6.5 建立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激励机制与财政支持制度第46-48页
        6.5.1 建立省级政府系统主导的治理创新激励机制第46页
        6.5.2 中央政府机关要为治理创新活动构建宽松的环境第46页
        6.5.3 政府要加大对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财政支持力度第46-48页
第7章 结论第48-50页
    7.1 我国地方政府治理创新活动取得了积极的效果第48页
    7.2 我国地方政府治理创新活动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第48-49页
    7.3 我国地方政府治理创新需要更深层次的体制机制创新第49页
    7.4 本文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致谢第53-54页
作者简介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数控机床电气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下一篇: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工具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