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 第8-11页 |
1.1 引言 | 第8页 |
1.2 土的静力本构理论研究综述 | 第8-9页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9-11页 |
2.扰动状态概念分析 | 第11-15页 |
2.1 引言 | 第11页 |
2.2 扰动状态概念 | 第11-14页 |
2.2.1 “相对完整”状态概念 | 第11-13页 |
2.2.2 “完全调整”状态概念 | 第13页 |
2.2.3 土体的损伤扰动过程 | 第13-14页 |
2.3 小结 | 第14-15页 |
3.粗粒土的工程特性 | 第15-23页 |
3.1 引言 | 第15页 |
3.2 粗粒土的基本特征 | 第15-17页 |
3.2.1 粒径尺寸问题 | 第15-16页 |
3.2.2 破碎性问题 | 第16-17页 |
3.3 粗粒土的抗剪强度特性 | 第17-22页 |
3.3.1 颗粒性质、组成、含水量等对抗剪强度特性的影响 | 第17-18页 |
3.3.2 从应力应变规律看粗粒土的抗剪强度特性 | 第18-19页 |
3.3.3 ε_v~ε_1关系的变化规律 | 第19-20页 |
3.3.4 从(σ_1-σ_3)~ε_1和ε_v~ε_1对应关系看粗粒土的抗剪强度特性 | 第20-21页 |
3.3.5 剪胀效应对孔隙压力及有效强度的影响 | 第21-22页 |
3.4 小结 | 第22-23页 |
4.基于非线性弹性的扰动状态模型 | 第23-36页 |
4.1 引言 | 第23-24页 |
4.2 非线性弹性E-B模型介绍 | 第24-29页 |
4.3 基于非线性弹性的扰动状态模型 | 第29-34页 |
4.3.1 应力应变关系 | 第29-31页 |
4.3.2 体积变化关系 | 第31-33页 |
4.3.3 模型参数及试验结果拟合 | 第33-34页 |
4.4 小结 | 第34-36页 |
5.基于弹塑性的扰动状态模型 | 第36-63页 |
5.1 引言 | 第36页 |
5.2 弹塑性模型理论 | 第36-42页 |
5.2.1 屈服面理论 | 第37-39页 |
5.2.2 加卸载准则和流动法则理论 | 第39-41页 |
5.2.3 加工硬化理论 | 第41-42页 |
5.3 Desai弹塑性模型 | 第42-50页 |
5.3.1 屈服面F | 第42-44页 |
5.3.2 参考面R | 第44-45页 |
5.3.3 加卸载准则 | 第45-46页 |
5.3.4 弹塑性模量矩阵 | 第46-48页 |
5.3.5 硬化函数 | 第48页 |
5.3.6 参数对模型的影响 | 第48-50页 |
5.4 基于弹塑性的扰动状态模型 | 第50-62页 |
5.4.1 弹塑性“相对完整”状态模型 | 第50-54页 |
5.4.2 “完全调整”状态模型 | 第54页 |
5.4.3 整体破碎量B_1和扰动函数D之间关系的研究 | 第54-60页 |
5.4.4 模型参数及试验结果拟合 | 第60-62页 |
5.5 小结 | 第62-63页 |
6.结论与建议 | 第63-68页 |
6.1 结论 | 第63-64页 |
6.2 建议 | 第64-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69页 |
学术论文情况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