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导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非法集资类犯罪的法律规制 | 第11-19页 |
第一节 非法集资类犯罪总述 | 第11-14页 |
一、 非法集资类犯罪的由来 | 第11页 |
二、 非法集资类犯罪的表现形式 | 第11页 |
三、 非法集资的主要特征 | 第11-12页 |
四、 规制非法集资罪的相关法律规定 | 第12-13页 |
五、 非法集资类犯罪的法律责任 | 第13-14页 |
第二节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 第14-17页 |
一、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概念 | 第15页 |
二、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特征 | 第15页 |
三、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罪状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15-17页 |
第三节 集资诈骗罪 | 第17-19页 |
一、 集资诈骗罪的概念 | 第17页 |
二、 集资诈骗罪的特征 | 第17页 |
三、 集资诈骗罪的认定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合法的民间借贷行为 | 第19-24页 |
第一节 民间借贷的法律沿革及立法现状 | 第20-21页 |
一、 鼓励发展民间借贷的政策规定 | 第20页 |
二、 鼓励发展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定 | 第20-21页 |
第二节 民间借贷的特征 | 第21页 |
第三节 民间借贷产生的原因和存在的必要性 | 第21-24页 |
一、 民间借贷的产生原因 | 第21-22页 |
二、 民间借贷存在的必要性分析 | 第22页 |
三、 民间借贷的合法性分析 | 第22-24页 |
第三章 非法集资类犯罪与民间借贷的区别 | 第24-31页 |
第一节 一般的民间融资与非法集资类犯罪的界限 | 第24-26页 |
一、 吸纳款项行为罪与非罪的界限 | 第24-25页 |
二、 出借款项行为罪与非罪的界限 | 第25-26页 |
第二节 民间融资与集资诈骗的区别 | 第26-27页 |
一、 二者在法理上的区别 | 第26页 |
二、 二者在法律规定上的区别 | 第26-27页 |
第三节 民间融资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区别 | 第27-29页 |
一、 二者在表现形式上的区别 | 第27-28页 |
二、 二者在投资人性质上的区别 | 第28-29页 |
第四节 私募发行与非法集资类犯罪的区别 | 第29-31页 |
一、 二者成立途径不同 | 第29页 |
二、 二者分红方式不同 | 第29-30页 |
三、 二者社会成效不同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对于完善相关刑事立法和缔造良好金融环境的建议 | 第31-42页 |
第一节 废除集资诈骗罪的死刑适用 | 第31-32页 |
一、 废除集资诈骗罪死刑适用是法理的要求 | 第31页 |
二、 废除集资诈骗罪死刑适用是客观的要求 | 第31页 |
三、 废除集资诈骗死刑适用是时代的要求 | 第31-32页 |
第二节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立法完善 | 第32-33页 |
一、 分解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罪名 | 第32页 |
二、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罪状设置 | 第32-33页 |
第三节 单独设置非法集资罪 | 第33-37页 |
一、 设置非法集资罪的必要性 | 第33-35页 |
二、 科学规制非法集资犯罪 | 第35-37页 |
第四节 我国未来融资体制的初步设想 | 第37-42页 |
一、 建立科学完善的金融管理环境 | 第38-39页 |
二、 合理设置民间融资的正规化监管 | 第39-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