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31页 |
1.1 膜技术发展现状 | 第9-10页 |
1.2 膜的分类及常用膜材料 | 第10-18页 |
1.2.1 膜的分类及机理 | 第10-15页 |
1.2.2 常用膜材料 | 第15-18页 |
1.3 微滤膜通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18-21页 |
1.3.1 微滤膜通量的主要决定因素 | 第19页 |
1.3.2 膜污染原因 | 第19-21页 |
1.4 聚偏氟乙烯(PVDF)膜 | 第21-22页 |
1.5 聚偏氟乙烯(PVDF)膜改性方法 | 第22-27页 |
1.5.1 膜基体改性 | 第23-24页 |
1.5.2 膜表面改性 | 第24-27页 |
1.6 两性离子简介及其应用现状 | 第27-28页 |
1.7 本课题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31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31-41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32-33页 |
2.2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33页 |
2.3 实验内容 | 第33-36页 |
2.3.1 紫外照射PVDF膜接枝改性的研究 | 第33-34页 |
2.3.2 溶液自由基接枝改性PVDF膜的研究 | 第34-35页 |
2.3.3 两步接枝改性PVDF膜的研究 | 第35-36页 |
2.4 膜的性能表征 | 第36-41页 |
2.4.1 接枝量的测定 | 第36页 |
2.4.2 全反射傅立叶红外光谱(ATR-FTIR)分析 | 第36-37页 |
2.4.3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 第37页 |
2.4.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 第37-38页 |
2.4.5 膜表面亲水性能测试 | 第38页 |
2.4.6 蛋白质吸附实验 | 第38-39页 |
2.4.7 过滤实验 | 第39-41页 |
第3章 聚偏氟乙烯(PVDF)膜经紫外照射接枝改性的研究 | 第41-47页 |
3.1 光照时间对接枝量的影响 | 第41页 |
3.2 单体浓度对接接触角的影响 | 第41-42页 |
3.3 改性前后膜表面形貌变化 | 第42-44页 |
3.4 改性前后全反射傅立叶红外光谱(ATR-FTIR)分析 | 第44页 |
3.5 过滤实验 | 第44-46页 |
3.6 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溶液自由基接枝改性聚偏氟乙烯(PVDF)膜的研究 | 第47-53页 |
4.1 接枝单体浓度对PVDF膜亲水性的影响 | 第47-48页 |
4.2 PVDF膜表面形貌变化 | 第48-49页 |
4.3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49-50页 |
4.4 过滤实验 | 第50-51页 |
4.5 小结 | 第51-53页 |
第5章 两步接枝对聚偏氟乙烯(PDVF)膜接枝改性的研究 | 第53-63页 |
5.1 膜的表观变化特征 | 第53-54页 |
5.2 ATR-FTIR分析 | 第54-55页 |
5.3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 第55-56页 |
5.4 膜表面亲疏水性变化——接触角的测定 | 第56-57页 |
5.5 BSA在膜表面的吸附情况 | 第57-58页 |
5.6 过滤实验结果 | 第58-61页 |
5.7 小结 | 第61-6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6.1 结论 | 第63页 |
6.2 展望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