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用一般科学论文--生物医学工程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生物材料学论文

丝素蛋白/介孔生物玻璃陶瓷骨修复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58页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第14-15页
    1.2 生物活性玻璃的制备及其在骨组织工程的研究进展第15-28页
        1.2.1 生物活性玻璃的发展及提出第15-24页
        1.2.3 生物活性玻璃的活性机制第24-25页
        1.2.4 生物活性玻璃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第25-27页
        1.2.5 生物活性玻璃用于骨组织工程的未来发展方向第27-28页
    1.3 丝素蛋白的组成、制备及在骨组织工程的研究进展第28-39页
        1.3.1 丝素蛋白的组成及结构第29-31页
        1.3.2 丝素蛋白的不同形态及其制备第31-33页
        1.3.3 丝素蛋白静电纺丝的研究现状第33-36页
        1.3.4 电纺丝素/无机物复合材料在骨组织工程的应用第36-38页
        1.3.5 丝素蛋白用于骨组织工程的展望第38-39页
    1.4 本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第39-42页
        1.4.1 研究目的第39-40页
        1.4.2 研究内容第40-41页
        1.4.3 创新点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58页
第二章 骨修复材料无机成分—介孔生物玻璃陶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第58-91页
    2.1 实验部分第59-63页
        2.1.1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59-60页
        2.1.2 实验内容第60-61页
        2.1.3 测试仪器第61-63页
        2.1.4 体外生物活性测试第63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63-84页
        2.2.1 碳球的表面形态分布第63-64页
        2.2.2 双模板合成 MGHA—碳球添加量的影响第64-74页
        2.2.3 双模板合成 MGHA—碳化温度的影响第74-80页
        2.2.4 水热合成 MGHA第80-84页
    2.3 本章小结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91页
第三章 骨修复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第91-115页
    3.1 实验部分第91-94页
        3.1.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91-92页
        3.1.2 实验内容第92-93页
        3.1.3 实验样品表征第93页
        3.1.4 性能表征第93-94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94-109页
        3.2.1 SF/MGHA 复合膜材料的形貌第94-99页
        3.2.2 SF/MGHA 复合膜材料的红外光谱分析第99-101页
        3.2.3 SF/MGHA 复合纤维膜的孔径分布第101-102页
        3.2.4 SF/MGHA 复合纤维膜的吸水性及亲水性能第102-103页
        3.2.5 SF/MGHA 复合纤维膜的力学性能第103-104页
        3.2.6 SF/MGHA 复合纤维膜的生物活性第104-107页
        3.2.7 SF/MGHA 复合纤维膜的生物降解性能第107-109页
    3.3 本章小结第109-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5页
第四章 复合膜材料的成骨诱导机制研究第115-134页
    4.1 实验部分第115-119页
        4.1.1 实验材料与主要试剂第115-116页
        4.1.2 实验内容第116-117页
        4.1.3 细胞形态观察第117页
        4.1.4 细胞在材料上的黏附检测第117-118页
        4.1.5 细胞增殖实验第118页
        4.1.6 细胞在材料上的成骨分化第118页
        4.1.7 统计学方法第118-119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119-129页
        4.2.1 SF/MGHA 复合纳米纤维膜对 MG-63 细胞的影响第119-125页
        4.2.2 SF/MGHA 复合纳米纤维膜对 hMSCs 的影响第125-129页
    4.3 本章小结第129-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34页
第五章 复合膜材料用于修复骨缺损及引导骨再生第134-150页
    5.1 实验部分第134-138页
        5.1.1 实验材料与主要试剂第134-135页
        5.1.2 实验内容第135-136页
        5.1.3 Micro-computed tomography (μCT)分析第136页
        5.1.4 组织学观察和形态学分析第136-137页
        5.1.5 免疫组化分析第137-138页
        5.1.6 切片拍照第138页
        5.1.7 统计学方法第138页
    5.2 结果与讨论第138-146页
        5.2.1 一般观察第138页
        5.2.2 解剖学观察第138-139页
        5.2.3 μCT 分析第139-141页
        5.2.4 组织学观察第141-144页
        5.2.5 免疫组化观察第144-146页
    5.3 本章小结第146-148页
    参考文献第148-150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50-152页
    6.1 总结第150-151页
    6.2 展望第151-152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或撰写的论文第152-153页
致谢第153页

论文共1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草药对鸡柔嫩艾美尔球虫病防治效果的研究
下一篇:云南旅游纪念品的设计研究--以新华村银器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