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交频分复用技术仿真与信道估计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OFDM 技术的研究历程 | 第11-13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3-14页 |
第2章 无线信道 | 第14-31页 |
2.1 无线信道的环境特征 | 第14页 |
2.2 大尺度衰落 | 第14-23页 |
2.2.1 一般路径损耗模型 | 第16-18页 |
2.2.2 Okumura/Hata 模型 | 第18-20页 |
2.2.3 IEEE 802.16d 模型 | 第20-23页 |
2.3 小尺度衰落 | 第23-30页 |
2.3.1 小尺度衰落的参数 | 第23-24页 |
2.3.2 时间色散衰落与频率色散衰落 | 第24-26页 |
2.3.3 衰落信道的统计特性和产生 | 第26-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OFDM 的基本原理 | 第31-40页 |
3.1 串并变换 | 第31-32页 |
3.2 子载波调制 | 第32-34页 |
3.3 OFDM 的 IDFT/DFT 实现 | 第34-35页 |
3.4 保护间隔与循环前缀 | 第35-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信道估计 | 第40-50页 |
4.1 导频结构 | 第40-42页 |
4.1.1 块状类型 | 第40-41页 |
4.1.2 梳妆类型 | 第41页 |
4.1.3 格状类型 | 第41-42页 |
4.2 传统的 DFT 信道估计算法 | 第42-46页 |
4.2.1 LS 信道估计 | 第43-44页 |
4.2.2 MMSE 信道估计 | 第44-46页 |
4.2.3 基于 DFT 的信道估计 | 第46页 |
4.3 改进的 DFT 信道估计算法 | 第46-47页 |
4.4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47-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