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煤焦油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4页
    1.1 前言第12-13页
    1.2 煤焦油加氢精制概述第13-16页
        1.2.1 煤焦油第13页
        1.2.2 煤焦油加氢精制研究第13-16页
    1.3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煤焦油加工中的应用第16-23页
        1.3.1 超临界流体萃取煤焦油第16-18页
        1.3.2 超临界流体中煤焦油轻质化第18-21页
        1.3.3 超临界流体中煤焦油催化加氢第21-23页
    1.4 煤焦油含硫组分及加氢脱硫反应第23-26页
        1.4.1 煤焦油中含硫组分第23-24页
        1.4.2 典型加氢脱硫反应第24-26页
    1.5 以硫代金属盐为前驱体的加氢催化剂研究概述第26-32页
        1.5.1 硫代钼酸盐合成概述第27-29页
        1.5.2 硫代钼酸盐热分解第29-31页
        1.5.3 以硫钼酸盐为前驱体的加氢脱硫催化剂研究现状第31-32页
    1.6 论文选题及研究内容第32-34页
        1.6.1 论文选题第32-33页
        1.6.2 论文研究内容第33-34页
第二章 实验药品及表征手段第34-41页
    2.1 实验所需药品试剂与仪器设备第34-36页
        2.1.1 Al_2O_3处理第35页
        2.1.2 NaY分子筛处理第35页
        2.1.3 MCM-41分子筛合成第35页
        2.1.4 四硫代钼酸铵的合成第35-36页
    2.2 四硫代钼酸铵表征第36页
        2.2.1 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第36页
        2.2.2 X射线衍射(XRD)第36页
    2.3 Ni-Mo-S/γ-Al_2O_3催化剂表征方法第36-37页
        2.3.1 N_2物理吸脱附第36-37页
        2.3.2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37页
        2.3.3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37页
        2.3.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37页
        2.3.5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37页
    2.4 催化剂性能评价第37-41页
        2.4.1 催化剂活化第37-38页
        2.4.2 设备改造第38-39页
        2.4.3 加氢脱硫性能评价第39-40页
        2.4.4 反应结果处理第40-41页
第三章 负载型Ni-Mo-S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第41-51页
    3.1 前言第41页
    3.2 实验部分第41-44页
        3.2.1 负载型MoS_2催化剂的制备第41-42页
        3.2.2 负载型Ni-Mo-S催化剂的制备第42页
        3.2.3 不同镍源Ni-Mo-S催化剂的制备第42页
        3.2.4 不同助剂引入方式制备Ni-Mo-S/γ-Al_2O_3催化剂第42-44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4-50页
        3.3.1 四硫代钼酸铵的表征第44页
        3.3.2 Ni-Mo-S/γ-Al_2O_3的表征第44-46页
        3.3.3 载体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第46-47页
        3.3.4 镍源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第47-48页
        3.3.5 助剂引入方式对Ni-Mo-S/γ-Al_2O_3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第48-49页
        3.3.6 催化剂重复利用性能第49-50页
    3.4 小结第50-51页
第四章 二苯并噻吩在Ni-Mo-S/γ-Al_2O_3催化剂上的加氢脱硫研究第51-63页
    4.1 前言第51页
    4.2 实验部分第51页
        4.2.1 Ni-Mo-S/γ-Al_2O_3催化剂制备第51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1-62页
        4.3.1 Ni-Mo-S/γ-Al_2O_3催化剂表征第51-57页
        4.3.2 负载量对Ni-Mo-S/γ-Al_2O_3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第57-58页
        4.3.3 反应物浓度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58-59页
        4.3.4 反应时间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59-60页
        4.3.5 二苯并噻吩加氢脱硫反应路径分析第60-61页
        4.3.6 Ni-Mo-S/γ-Al_2O_3催化剂制备机理探讨第61-62页
    4.4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结论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1页
致谢第71-72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氧化石墨烯—微胶囊/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摩擦学性能研究
下一篇:改性石墨烯电泳沉积薄膜和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