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6页 |
(二)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四、相关理论 | 第17-18页 |
(一)国外相关理论 | 第17页 |
(二)国内相关理论 | 第17-18页 |
五、核心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一)主体功能区 | 第18-19页 |
(二)主体功能区建设 | 第19页 |
六、研究的创新及不足之处 | 第19-21页 |
(一)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二)不足之处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甘肃省主体功能区政策实施概况 | 第21-30页 |
一、甘肃省主体功能区划形成过程 | 第21-22页 |
二、甘肃省主体功能区建设的配套政策实施现状 | 第22-27页 |
(一)产业相关配套政策 | 第24页 |
(二)财政相关配套政策 | 第24-25页 |
(三)投资相关配套政策 | 第25-26页 |
(四)土地相关配套政策 | 第26页 |
(五)人口相关配套政策 | 第26-27页 |
(六)环境相关配套政策 | 第27页 |
三、甘肃省主体功能区建设的配套政策体系 | 第27-30页 |
(一)主体功能区政策体系组成 | 第27-28页 |
(二)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体系作用 | 第28-30页 |
第三章 甘肃省重点开发区建设的配套政策 | 第30-40页 |
一、甘肃省重点开发区的发展目标与方向 | 第30页 |
二、甘肃省重点开发区的政策需求及其功效 | 第30-33页 |
(一)财政政策及其功效 | 第30-31页 |
(二)投资政策及其功效 | 第31页 |
(三)产业政策及其功效 | 第31-32页 |
(四)人口政策及其功效 | 第32页 |
(五)环境政策及其功效 | 第32页 |
(六)土地政策及其功效 | 第32-33页 |
三、甘肃省重点开发区配套政策的优化组合 | 第33-35页 |
(一)配套政策体系要点 | 第33-35页 |
(二)配套政策的优化组合 | 第35页 |
四、案例分析一一以兰白国家级开发重点区域为例 | 第35-40页 |
(一)基木概况 | 第35-36页 |
(二)实现功能定位的挑战分析 | 第36-37页 |
(三)突破约束发展的配套对策 | 第37-40页 |
第四章 甘肃省限制开发区建设的配套政策 | 第40-50页 |
一、甘肃省限制开发区的发展目标与方向 | 第40页 |
二、甘肃省限制开发区政策需求及其功效 | 第40-43页 |
(一)财政政策及其功效 | 第40-41页 |
(二)投资政策及其功效 | 第41页 |
(三)产业政策及其功效 | 第41-42页 |
(四)人口政策及其功效 | 第42页 |
(五)环境政策及其功效 | 第42页 |
(六)土地政策及其功效 | 第42-43页 |
三、甘肃省限制开发区配套政策的优化组合 | 第43-45页 |
(一)配套政策体系要点 | 第43-44页 |
(二)配套政策的优化组合 | 第44-45页 |
四、案例分析一一以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为例 | 第45-50页 |
(一)基木概况 | 第45页 |
(二)实现功能定位的挑战分析 | 第45-47页 |
(三)突破约束发展的配套对策 | 第47-50页 |
第五章 甘肃省禁止开发区建设的配套政策 | 第50-58页 |
一、甘肃省禁止开发区的发展目标与方向 | 第50页 |
二、甘肃省禁止开发区建设政策需求及其功效 | 第50-51页 |
(一)财税政策及其功效 | 第50页 |
(二)投资政策及其功效 | 第50-51页 |
(三)产业政策及其功效 | 第51页 |
(四)人口政策及其功效 | 第51页 |
(五)环境政策及其功效 | 第51页 |
(六)土地政策及其功效 | 第51页 |
三、甘肃省禁止开发区配套政策的优化组合 | 第51-52页 |
四、案例分析 | 第52-58页 |
(一)基木概况 | 第52-53页 |
(二)实现功能定位的挑战分析 | 第53-55页 |
(三)突破约束发展的配套对策 | 第55-58页 |
结语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作者简介 | 第66-67页 |
导师简介 | 第67-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