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内容 | 第8-10页 |
1.1.1 电视纪录片 | 第8-9页 |
1.1.2 上海题材电视纪录片的概念界定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发展状况 | 第11-13页 |
1.3.1 电视纪录片国内发展状况 | 第11-12页 |
1.3.2 电视纪录片国外发展状况 | 第12-13页 |
1.4 研究思路,方法与理论依据 | 第13-16页 |
1.4.1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4页 |
1.4.2 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14-16页 |
第二章 上海题材电视纪录片的分类和创作形式分析 | 第16-25页 |
2.1 上海纪实频道电视纪录片分类 | 第16-19页 |
2.1.1 城市人文电视纪录片 | 第16-17页 |
2.1.2 历史事件电视纪录片 | 第17-19页 |
2.1.3 其他类型电视纪录片 | 第19页 |
2.2 上海题材电视纪录片创作方式分析 | 第19-21页 |
2.2.1 直接观察式 | 第19-20页 |
2.2.2 间接参与式 | 第20-21页 |
2.3 上海电视纪录片创作视点分析 | 第21-25页 |
2.3.1 单一视点 | 第22-23页 |
2.3.2 全知视点 | 第23页 |
2.3.3 个人化视点 | 第23-24页 |
2.3.4 反射式视点 | 第24-25页 |
第三章上海题材电视纪录片创作内容分析 | 第25-35页 |
3.1 画面语言的运用 | 第25-29页 |
3.1.1 主持人:电视媒介特征体现 | 第25-26页 |
3.1.2 生活镜头:上海故事的纪实手段 | 第26页 |
3.1.3 空镜头:编导抒发情感的渠道 | 第26-28页 |
3.1.4 人物采访:上海故事的诉说 | 第28页 |
3.1.5 重新搬演:上海故事的回忆再现 | 第28-29页 |
3.1.6 资料镜头:上海故事的画面补充 | 第29页 |
3.2 声音元素的设计 | 第29-32页 |
3.2.1 画外音 | 第29-31页 |
3.2.2 同期声 | 第31页 |
3.2.3 音乐与音效 | 第31-32页 |
3.3 个案解读 | 第32-35页 |
3.3.1 电视纪录片《婆婆妈妈》创作分析 | 第32-34页 |
3.3.2 电视纪录片《民国疑案:黄金荣离婚案》创作分析 | 第34-35页 |
第四章上海题材电视纪录片的创作特点及形成原因 | 第35-41页 |
4.1 上海题材电视纪录片的创作特点 | 第35-38页 |
4.1.1 小资情怀,追求品质 | 第35-36页 |
4.1.2 拍摄城市中的小人物 | 第36-37页 |
4.1.3 怀旧心思,追寻老上海的记忆 | 第37-38页 |
4.2 上海题材电视纪录片创作特点的形成原因 | 第38-41页 |
4.2.1 上海城市文化背景 | 第38页 |
4.2.2 国内外电视纪录片影响 | 第38-39页 |
4.2.3 MIDA导演计划 | 第39-41页 |
第五章 对上海题材电视纪录片创作的建议 | 第41-43页 |
5.1 拓展题材,讲述上海故事 | 第41页 |
5.2 多方支持,鼓励独立创作 | 第41页 |
5.3 成立项目,制作优质成片 | 第41-42页 |
5.4 放宽思路,与新媒体结合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5页 |
附件 | 第45-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