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9-12页 |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9页 |
二、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9-10页 |
三、主要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第一章 银行理财产品消费者知情权 | 第12-20页 |
第一节 银行理财产品 | 第12-14页 |
一、分类 | 第12-13页 |
二、法律关系 | 第13-14页 |
第二节 银行理财产品消费者 | 第14-18页 |
一、金融消费者的概念 | 第14-15页 |
二、概念辨析 | 第15-17页 |
三、银行理财产品消费者的特殊性 | 第17-18页 |
第三节 银行理财产品消费者知情权 | 第18-20页 |
一、问题的提出与历史沿革 | 第18页 |
二、内容 | 第18-19页 |
三、标准 | 第19-20页 |
第二章 银行理财产品消费者知情权的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第一节 银行理财产品消费者知情权的经济学基础 | 第20-21页 |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0页 |
二、有效资本市场假说 | 第20-21页 |
三、利益冲突原理 | 第21页 |
第二节 银行理财产品消费者知情权的法学基础 | 第21-23页 |
一、诚实信用原则 | 第21-22页 |
二、合同正义原则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域外银行理财产品消费者知情权保护现状 | 第23-28页 |
第一节 美国立法情况 | 第23-24页 |
一、《金融服务现代化法》 | 第23页 |
二、《金融监管改革:新的基础》与《消费者金融保护署法案》 | 第23-24页 |
第二节 英国立法情况 | 第24-25页 |
一、《金融服务法》 | 第24页 |
二、《金融服务与市场法》 | 第24-25页 |
三、危机后的新发展 | 第25页 |
第三节 日本立法情况 | 第25-26页 |
一、2000年《消费者契约法》及《金融商品销售法》 | 第25-26页 |
二、《金融商品交易法》 | 第26页 |
第四节 台湾地区的立法情况 | 第26-28页 |
一、2007年“金融服务法草案” | 第26-27页 |
二、2011年“金融消费者保护法案” | 第27-28页 |
第四章 我国银行理财产品消费者知情权保护制度的完善 | 第28-34页 |
第一节 规范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行为,强化合规劝诱义务 | 第28-30页 |
一、规范商业银行强制信息披露义务 | 第28-29页 |
二、强化商业银行合规劝诱义务 | 第29-30页 |
第二节 重新定义证券,从行业性监管转向功能性监管 | 第30-31页 |
一、证券概念的扩大 | 第30页 |
二、从行业性监管到功能性监管 | 第30-31页 |
第三节 健全诉讼保护机制 | 第31-32页 |
一、建立举证责任倒置制度 | 第31-32页 |
二、完善代表人诉讼制度 | 第32页 |
第四节 建立非诉解决制度 | 第32-34页 |
一、适用范围 | 第32-33页 |
二、运行流程 | 第33页 |
三、费用缴纳 | 第33页 |
四、生效条件 | 第33-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注释 | 第35-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后记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