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8-14页 |
一、选题的由来与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三、研究方法与理论依据 | 第13页 |
四、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刑事犯罪的演变 | 第14-20页 |
第一节 上海刑事犯罪发展的“四个阶段” | 第14-16页 |
一、1978年以前的上海刑事犯罪特征 | 第14页 |
二、1978年至1991年上海刑事犯罪特征 | 第14-15页 |
三、1992至2000年的上海刑事犯罪 | 第15页 |
四、2000年以来上海刑事犯罪形势 | 第15-16页 |
第二节 当下上海刑事犯罪的“四大特征”与“五大趋势” | 第16-20页 |
一、刑事犯罪的新特征 | 第16-17页 |
二、上海刑事犯罪呈现“五大趋势” | 第17-20页 |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发展历程 | 第20-24页 |
第一节 严峻刑事犯罪催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 第20-22页 |
一、严峻刑事犯罪刑事催生“严打” | 第20页 |
二、“严打”成效的反思催生综合治理的雏形 | 第20-21页 |
三、逐步形成强化综合治理的思路 | 第21-22页 |
第二节 解读新时期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当下上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行政生态分析 | 第24-35页 |
第一节 上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客观环境分析 | 第24-29页 |
一、大人口 | 第24-25页 |
二、大流动 | 第25-26页 |
三、大社会 | 第26-27页 |
四、大空间 | 第27-29页 |
第二节 上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人文环境分析 | 第29-32页 |
一、基层管理的缺失 | 第29-30页 |
二、社会管理的缺失 | 第30-31页 |
三、法律制度的缺失 | 第31-32页 |
四、联合执法的缺失 | 第32页 |
第三节 上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内在环境分析 | 第32-35页 |
一、基础建设的挑战 | 第32-33页 |
二、协作配合的挑战 | 第33页 |
三、法律支撑的挑战 | 第33-34页 |
四、舆论影响的挑战 | 第34-35页 |
第四章 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经验与启示反思上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不足 | 第35-42页 |
第一节 部分省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制度创新 | 第35-37页 |
第二节 国外治理的经验与启示 | 第37-38页 |
一、提高犯罪难度 | 第37页 |
二、提高犯罪风险 | 第37-38页 |
三、降低犯罪回报 | 第38页 |
四、减少犯罪刺激 | 第38页 |
五、排除犯罪借口 | 第38页 |
第三节 当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反思 | 第38-42页 |
一、组织及理论体系不健全 | 第39-40页 |
二、综合治理机构定位模糊 | 第40页 |
三、公安机关单打独斗较多 | 第40-41页 |
四、相关法律支撑不成体系 | 第41页 |
五、工作措施不够具体明确 | 第41页 |
六、考评考核流于形式严重 | 第41-42页 |
第五章 优化上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对策思考 | 第42-61页 |
第一节 上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价值新取向 | 第42-46页 |
一、以人为本 | 第42-43页 |
二、群众路线 | 第43-44页 |
三、和谐发展 | 第44-45页 |
四、依法治理 | 第45-46页 |
第二节 上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领导的新架构 | 第46-49页 |
一、理顺体制 | 第46-47页 |
二、明确职责 | 第47-48页 |
三、细化考核 | 第48-49页 |
第三节 建构综合治理的新机制 | 第49-61页 |
一、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础控制——人口管理 | 第49-52页 |
二、精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风险指标——如实立案 | 第52-55页 |
三、发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破案打击 | 第55-57页 |
四、整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社会力量——群防群治 | 第57-59页 |
五、引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关联互动——问题管理 | 第59-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