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8页 |
1.1 猫儿山小鲵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1.1.1 猫儿山小鲵简介 | 第9页 |
1.1.2 猫儿山小鲵生物特性 | 第9-10页 |
1.1.3 栖息地和生存现状 | 第10页 |
1.2 遗传多样性研究综述 | 第10-15页 |
1.2.1 微卫星分子标记 | 第12-13页 |
1.2.2 mtDNA分子标记 | 第13-15页 |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18页 |
第二章 猫儿山小鲵微卫星引物筛选 | 第18-26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8-21页 |
2.1.1 样品 | 第18页 |
2.1.2 试剂与主要设备 | 第18页 |
2.1.3 主要试剂配制方法 | 第18-19页 |
2.1.4 DNA提取与检测 | 第19页 |
2.1.5 微卫星座位分离 | 第19页 |
2.1.6 微卫星引物设计 | 第19-20页 |
2.1.7 多态性引物筛选 | 第20-21页 |
2.1.7.1 初筛 | 第20页 |
2.1.7.2 复筛 | 第20-21页 |
2.1.7.3 数据处理和分析 | 第21页 |
2.2 微卫星引物筛结果与分析 | 第21-26页 |
第三章 基于微卫星数据的猫儿山小鲵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26-40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6-31页 |
3.1.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6页 |
3.1.2 样品 | 第26-28页 |
3.1.3 试剂与主要仪器 | 第28页 |
3.1.4 主要试剂配制方法 | 第28页 |
3.1.5 DNA提取与检测 | 第28页 |
3.1.6 微卫星引物筛选 | 第28-29页 |
3.1.7 微卫星PCR扩增与检测 | 第29-30页 |
3.1.8 数据分析 | 第30-31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1-40页 |
3.2.1 DNA提取 | 第31页 |
3.2.2 微卫星变性聚丙稀酰胺检测结果 | 第31-33页 |
3.2.3 猫儿山小鲵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3-35页 |
3.2.4 猫儿山小鲵遗传结构分析 | 第35-38页 |
3.2.5 遗传瓶颈 | 第38-40页 |
第四章 基于线粒体基因数据的猫儿山小鲵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40-45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2页 |
4.1.1 样品采集 | 第40页 |
4.1.2 实验试剂和主要设备 | 第40页 |
4.1.3 主要试剂配制方法 | 第40页 |
4.1.4 DNA提取与检测 | 第40页 |
4.1.5 线粒体D-loop区引物设计 | 第40页 |
4.1.6 线粒体D-loop区PCR扩增与检测 | 第40-41页 |
4.1.7 序列测定与分析 | 第41-42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2-45页 |
4.2.1 线粒体D-loop区间PCR扩增结果 | 第42页 |
4.2.2 猫儿山小鲵序列变异 | 第42页 |
4.2.3 猫儿山小鲵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42-43页 |
4.2.4 猫儿山小鲵遗传结构分析 | 第43-44页 |
4.2.5 种群演化历史分析 | 第44-45页 |
第五章 总结与讨论 | 第45-50页 |
5.1 猫儿山小鲵遗传多样性 | 第45-46页 |
5.2 猫儿山小鲵遗传结构 | 第46-47页 |
5.3 猫儿山小鲵瓶颈效应检测 | 第47页 |
5.4 猫儿山小鲵种群历史动态 | 第47页 |
5.5 猫儿山小鲵保护建议 | 第47-48页 |
5.6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48页 |
5.7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48-49页 |
5.8 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