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藤峡水利工程岩溶探测中地球物理方法研究与应用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0-15页 |
| 1.1 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10-11页 |
| 1.1.1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1.2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2.3 大藤峡水利工程研究现状 | 第13页 |
| 1.3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 1.4 文章结构安排 | 第13-15页 |
| 第2章 基础理论与工作原理 | 第15-29页 |
| 2.1 电磁场数理基础——MAXWELL方程组 | 第15页 |
| 2.2 探地雷达法基础理论 | 第15-18页 |
| 2.2.1 探地雷达满足的电磁波波动性 | 第15-17页 |
| 2.2.2 雷达波的探测分辨率 | 第17-18页 |
| 2.3 瞬变电磁法基础理论 | 第18-20页 |
| 2.3.1 中心回线频率域响应 | 第18-20页 |
| 2.3.2 中心回线时间域响应 | 第20页 |
| 2.4 电磁波CT法基础理论 | 第20-29页 |
| 2.4.1 电偶极子 | 第21-26页 |
| 2.4.2 电磁波衰减 | 第26-29页 |
| 第3章 岩溶探测中地球物理响应模拟 | 第29-37页 |
| 3.1 探地雷达正演模拟 | 第29-34页 |
| 3.1.1 单一溶洞模型 | 第29-31页 |
| 3.1.2 多溶洞组合群模型 | 第31-34页 |
| 3.2 瞬变电磁响应模拟 | 第34-37页 |
| 第4章 工区地质概况与方法选择 | 第37-45页 |
| 4.1 工程地质概况 | 第37-40页 |
| 4.2 工区物性特征 | 第40-41页 |
| 4.3 地球物理方法选择 | 第41-42页 |
| 4.4 仪器参数选择 | 第42-43页 |
| 4.5 现场工作布置 | 第43-45页 |
| 第5章 数据处理与成果分析 | 第45-67页 |
| 5.1 数据处理流程 | 第45-46页 |
| 5.2 实测成果分析 | 第46-66页 |
| 5.2.1 探地雷达剖面成果分析 | 第46-49页 |
| 5.2.2 电磁波CT剖面成果分析 | 第49-54页 |
| 5.2.3 瞬变电磁剖面成果分析 | 第54-66页 |
| 5.3 异常验证综述 | 第66-67页 |
| 第6章 结论与认识 | 第67-69页 |
| 6.1 结论 | 第67页 |
| 6.2 认识 | 第67-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