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1页 |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三) 研究的方法与理论创新 | 第9-11页 |
一、弗洛姆自由思想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理论来源 | 第11-15页 |
(一) 社会历史背景 | 第11-12页 |
1. 社会环境 | 第11页 |
2. 个人经历 | 第11-12页 |
(二) 主要理论来源 | 第12-15页 |
1.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及其对弗洛姆思想的影响 | 第12-13页 |
2.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及其异化理论对弗洛姆的影响 | 第13页 |
3. 法兰克福社会批判传统对弗洛姆思想的影响 | 第13-15页 |
二、弗洛姆自由思想的基本内容及主要特点 | 第15-23页 |
(一) 自由思想的基本内容 | 第15-21页 |
1. 自由的主体:实践中的个人 | 第15页 |
2. 自由的维度:历史和心理 | 第15-17页 |
3. 自由的悖论:逃避自由 | 第17-19页 |
4. 实现自由的途径:积极创造 | 第19-20页 |
5. 通向自由之路:健全的社会 | 第20-21页 |
(二) 主要特点 | 第21-23页 |
1. 对人的自由思想的融合与完善 | 第21页 |
2. 对资本主义现实的理性批评 | 第21-22页 |
3. 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思考态度 | 第22-23页 |
三、马克思自由观视角下弗洛姆自由观的评析 | 第23-29页 |
(一)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内涵 | 第23-25页 |
1.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核心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 第23-24页 |
2. 马克思自由观指出实践是人实现自由的手段 | 第24页 |
3. 自由王国要以必然王国为基础 | 第24-25页 |
(二) 弗洛姆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及丰富 | 第25-26页 |
1. 弗洛姆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继承 | 第25-26页 |
2. 弗洛姆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丰富 | 第26页 |
(三) 弗洛姆自由思想的局限性 | 第26-29页 |
1. 具有一定的唯心主义倾向,寻找积极自由的方法不现实 | 第27页 |
2. 夸大了心理感觉的作用,缺乏对社会生产关系的重视 | 第27页 |
3. 解决路径缺乏彻底性 | 第27-29页 |
四、弗洛姆自由思想的影响及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地位 | 第29-32页 |
(一) 弗洛姆自由思想对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 | 第29-30页 |
1. 奠定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精神分析基础 | 第29页 |
2. 在与法兰克福学派的论辩中明确了人的主体地位 | 第29-30页 |
3. 弗洛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愿望 | 第30页 |
(二) 弗洛姆自由思想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地位 | 第30-32页 |
五、弗洛姆的自由思想的当代价值 | 第32-39页 |
(一) 对我国自由思想发展的理论启示 | 第32-35页 |
1. 我国的自由思想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32-33页 |
2. 弗洛姆的自由思想为解决我国现阶段基本矛盾提供理论指导 | 第33-34页 |
3. 弗洛姆爱的理论对我们实现自由的理论丰富 | 第34-35页 |
(二) 对我国现代社会的实践借鉴 | 第35-39页 |
1. 对国民自由心理的建构提供方法指导 | 第35-36页 |
2. 为提升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国民幸福感提供可操作指导 | 第36-37页 |
3. 对加强社会关爱,建立“万众创新”社会新常态的启示作用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注释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发表论文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