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城镇化动力研究
| 前 言 | 第9-15页 |
| 第1章 农村城镇化动力的基本内涵 | 第15-37页 |
| 1.1 城镇 | 第15-23页 |
| 1.1.1 城镇的界定 | 第15-17页 |
| 1.1.2 城镇的产生 | 第17-21页 |
| 1.1.3 城镇的发展 | 第21-23页 |
| 1.2 农村城镇化 | 第23-30页 |
| 1.2.1 农村城镇化的概念 | 第23-25页 |
| 1.2.2 农村城镇化的特征 | 第25-26页 |
| 1.2.3 农村城镇化的类型 | 第26-29页 |
| 1.2.4 农村城镇化的作用 | 第29-30页 |
| 1.3 农村城镇化动力 | 第30-37页 |
| 1.3.1 农村城镇化动力的构成 | 第31-33页 |
| 1.3.2 农村城镇化动力的主体 | 第33-34页 |
| 1.3.3 农村城镇化动力的系统 | 第34-37页 |
| 第2章 农村城镇化动力的前人思想 | 第37-63页 |
| 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农村城镇化动力思想 | 第37-44页 |
| 2.1.1 农村城镇化的原动力 | 第37-39页 |
| 2.1.2 农村城镇化的带动力 | 第39-41页 |
| 2.1.3 农村城镇化的吸引力 | 第41-42页 |
| 2.1.4 农村城镇化的驱动力 | 第42-44页 |
| 2.2 西方经济学家的农村城镇化动力思想 | 第44-52页 |
| 2.2.1 农村城镇化的资本动力 | 第44-46页 |
| 2.2.2 农村城镇化的产业动力 | 第46-48页 |
| 2.2.3 农村城镇化的预期收益动力 | 第48-50页 |
| 2.2.4 农村城镇化的贸易动力 | 第50-52页 |
| 2.3 国内经济学家的农村城镇化动力思想 | 第52-63页 |
| 2.3.1 农村城镇化的内生动力 | 第52-54页 |
| 2.3.2 农村城镇化的外生动力 | 第54-56页 |
| 2.3.3 农村城镇化的结构动力 | 第56-58页 |
| 2.3.4 农村城镇化的区位动力 | 第58-63页 |
| 第3章 中国农村城镇化的利益动力 | 第63-87页 |
| 3.1 农村居民收入差距 | 第63-70页 |
| 3.1.1 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测评方法 | 第63-65页 |
| 3.1.2 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状况 | 第65-66页 |
| 3.1.3 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形成原因 | 第66-70页 |
| 3.2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 第70-81页 |
| 3.2.1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情况 | 第70-72页 |
| 3.2.2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具体表现 | 第72-74页 |
| 3.2.3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直接原因 | 第74-79页 |
| 3.2.4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 第79-81页 |
| 3.3 地区居民收入差距 | 第81-87页 |
| 3.3.1 东中西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情况 | 第81-82页 |
| 3.3.2 东中西部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情况 | 第82-85页 |
| 3.3.3 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 | 第85-87页 |
| 第4章 中国农村城镇化的产业动力 | 第87-117页 |
| 4.1 农村城镇化的基础性产业动力 | 第87-97页 |
| 4.1.1 传统农业与农村城镇化相矛盾 | 第87-91页 |
| 4.1.2 现代农业与农村城镇化相适应 | 第91-95页 |
| 4.1.3 农业现代化能够推动农村城镇化 | 第95-97页 |
| 4.2 农村城镇化的主导性产业动力 | 第97-107页 |
| 4.2.1 农村工业在城乡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 第97-101页 |
| 4.2.2 农村工业不断发展壮大 | 第101-103页 |
| 4.2.3 农村工业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 | 第103-105页 |
| 4.2.4 加快农村工业化步伐 | 第105-107页 |
| 4.3 农村城镇化的后发性产业动力 | 第107-117页 |
| 4.3.1 农村服务业的重要作用 | 第108-110页 |
| 4.3.2 农村服务业的实际状况 | 第110-114页 |
| 4.3.3 农村服务业的发展对策 | 第114-117页 |
| 第5章 中国农村城镇化的制度动力 | 第117-145页 |
| 5.1 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推动农村城镇化 | 第117-124页 |
| 5.1.1 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普遍确立 | 第117-119页 |
| 5.1.2 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 第119-122页 |
| 5.1.3 农村就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 第122-124页 |
| 5.2 市场经济制度促进农村城镇化 | 第124-130页 |
| 5.2.1 市场经济制度的内容 | 第124页 |
| 5.2.2 市场经济制度与农村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 第124-126页 |
| 5.2.3 农村市场经济的未来发展 | 第126-130页 |
| 5.3 农村土地制度要适应农村城镇化 | 第130-137页 |
| 5.3.1 农村土地制度的内容 | 第130-132页 |
| 5.3.2 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缺陷 | 第132-135页 |
| 5.3.3 农村土地制度亟待完善 | 第135-137页 |
| 5.4 户籍管理制度应配合农村城镇化 | 第137-145页 |
| 5.4.1 二元户籍制度限制农民向城镇流动 | 第137-141页 |
| 5.4.2 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 第141-143页 |
| 5.4.3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 | 第143-145页 |
| 结 语 | 第145-1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7-155页 |
| 论文摘要(中文) | 第155-159页 |
| 论文摘要(英文) | 第159页 |
| 附件1 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第166-167页 |
| 附件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67-1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