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银行制度与业务论文

N银行的个人金融产品精准营销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一)研究的现实背景第10-11页
        (二)研究的现实意义第11页
    二、研究的方法和思路第11-12页
        (一)研究的方法第11-12页
        (二)研究的思路第12页
    三、国内外的研究综述和简要评析第12-16页
        (一)对商业银行应用大数据的研究第12-14页
        (二)对基于大数据的精准营销的研究第14页
        (三)对精准营销在商业银行应用的研究第14-16页
第二章 支持本研究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及简要分析第16-20页
    一、波特五力模型第16页
    二、大数据原理与数据挖掘第16-17页
    三、客户关系管理理论第17页
    四、消费者心理学理论第17页
    五、精准营销理论第17-19页
        (一)4C营销理论第18页
        (二)让客价值第18页
        (三)一对一直接沟通理论第18页
        (四)顾客链式反应原理第18-19页
    六、相关分析方法第19-20页
第三章N银行个人金融产品营销体系现状分析第20-28页
    一、N银行个人金融产品及功能简介第20-24页
        (一)电子渠道产品第20-21页
        (二)信用卡产品第21页
        (三)个人理财产品第21-24页
        (四)开放式基金代销第24页
        (五)国债代销第24页
    二、N银行个人金融产品营销现状第24-26页
        (一)实施“核心+交叉”的产品营销策略第25页
        (二)实施客户升级活动第25-26页
        (三)开展客户挽留计划第26页
    三、现行营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第26-28页
        (一)营销策略的制定缺乏科学性第26页
        (二)营销成本高客户满意度低第26-27页
        (三)营销缺乏有效的系统支撑第27-28页
第四章 构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个人金融产品精准营销方式第28-47页
    一、个人金融产品精准营销方式概述第28-31页
        (一)个人金融产品精准营销方式定义第28页
        (二)个人金融产品精准营销方式架构第28-31页
    二、个人金融产品精准营销方式的构建思路与方法第31-39页
        (一)运用大数据原理与技术奠定模型基础第31-34页
        (二)个人客户元数据分析与细分模型构建第34-36页
        (三)个人客户与个人金融产品间相关性分析第36-39页
        (四)个人金融产品精准营销模型的提出第39页
    三、构建个人金融产品精准营销模型第39-45页
        (一)个人金融产品精准营销模型概述第39-40页
        (二)个人金融产品精准营销模型的决策机制第40页
        (三)个人金融产品精准营销模型的工作流程第40-41页
        (四)个人金融产品精准营销模型的构建方案第41-45页
    四、个人金融产品精准营销方式的评价指标第45-47页
        (一)营销成功率第46页
        (二)客户满意度第46页
        (三)平台稳定性第46-47页
第五章 实际应用与效果评价第47-53页
    一、实际应用情况第47-51页
        (一)与已有交易平台和营销渠道的整合第47-50页
        (二)取得的成效及简析第50-51页
    二、效果评价第51-53页
        (一)营销成功率第51页
        (二)客户满意度第51页
        (三)平台稳定性第51-5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3-57页
    一、本论文研究的结论第53-54页
        (一)精准营销方式的亮点及优势第53页
        (二)精准营销方式的应用价值第53-54页
    二、本论文研究的不足第54-55页
        (一)可用于研究的数据存在不足第54页
        (二)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存在不足第54-55页
        (三)研究的应用范围存在不足第55页
    三、本论文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第55-56页
        (一)完善研究数据并深入挖掘第55页
        (二)优化挖掘算法完善营销模型第55页
        (三)扩大本研究的应用范围第55-56页
    四、本论文研究的展望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59-60页
致谢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GK3以及Nedd4-2参与调节OK细胞中NPT2a的分布及活性
下一篇:楚科夫斯基的童话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