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领域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 第11-16页 |
1.2.1 植物无损氮营养诊断方法 | 第12-13页 |
1.2.2 叶绿素仪的应用 | 第13-16页 |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16-17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6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3 技路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7-20页 |
2.1 试验区概况 | 第17页 |
2.2 试验设计 | 第17-18页 |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18页 |
2.4 数据计算与分析 | 第18-20页 |
第三章 不同品种滴灌春小麦氮素吸收规律和氮营养指数研究 | 第20-26页 |
3.1 施氮对滴灌春小麦氮素累积的影响及其拟合模型 | 第20-21页 |
3.1.1 对滴灌春小麦氮素积累的影响 | 第20页 |
3.1.2 滴灌春小麦氮素积累拟合模型 | 第20-21页 |
3.2 滴灌春小麦植株吸氮量与相对产量的关系 | 第21-23页 |
3.3 植株吸氮量临界值与出苗后天数的关系 | 第23页 |
3.4 滴灌春小麦氮营养指数 | 第23-24页 |
3.5、讨论与结论 | 第24-26页 |
第四章 建立基于叶片SPAD值的滴灌春小麦氮肥分期推荐模型 | 第26-32页 |
4.1 不同施氮水平下滴灌春小麦叶片SPAD值生育时期变化 | 第26页 |
4.2 不同生育时期滴灌春小麦叶片SPAD值与叶片全氮含量的关系 | 第26-27页 |
4.3 不同生育时期滴灌春小麦叶片SPAD值与施氮量的关系 | 第27-28页 |
4.4 施氮对滴灌春小麦产量的影响 | 第28页 |
4.5 滴灌春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叶片SPAD临界值的确定 | 第28-29页 |
4.6 基于叶片SPAD值的滴灌春小麦氮肥推荐模型的建立 | 第29-30页 |
4.7 讨论与结论 | 第30-32页 |
第五章 基于SPAD叶绿素仪的滴灌春小麦氮肥推荐模型的验证 | 第32-37页 |
5.1 不同施氮处理小麦植株积累比较 | 第32-33页 |
5.2 不同施氮处理的产量比较 | 第33页 |
5.3 不同施氮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比较 | 第33-34页 |
5.4 不同施氮处理收获期土壤硝态氮残留比较 | 第34页 |
5.5 不同施氮处理各生育时期氮营养指数比较 | 第34-35页 |
5.6 讨论与结论 | 第35-3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7-38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37页 |
6.2 展望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作者简介 | 第45-46页 |
导师评阅表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