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化学论文--酶论文

脂肪酶活性可逆光控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2-25页
    1.1 光敏分子第12-14页
        1.1.1 偶氮苯第13页
        1.1.2 芪类化合物第13-14页
        1.1.3 螺吡喃第14页
        1.1.4 二芳基乙烯第14页
        1.1.5 俘精酸酐第14页
    1.2 设计偶氮苯分子开关第14-17页
        1.2.1 在光异构化时增加端到端的距离变化第15页
        1.2.2 修饰光开关的波长第15-16页
        1.2.3 修饰光开关的热松弛速率第16-17页
    1.3 偶氮苯衍生物光控生物分子第17-23页
        1.3.1 光控核酸第17-19页
        1.3.2 光控脂质第19页
        1.3.3 光控肽和蛋白质第19-23页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第23-25页
第2章 光控开关的合成与表征第25-37页
    2.1 前言第25页
    2.2 仪器、试剂和耗材第25-26页
        2.2.1 仪器第25-26页
        2.2.2 试剂和耗材第26页
    2.3 实验方法第26-28页
        2.3.1 BSBCA的合成第26-28页
        2.3.2 BSBCA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定第28页
        2.3.3 BSBCA随蓝光和紫外光照射时间变化第28页
        2.3.4 BSBCA的暗恢复分析第28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28-36页
        2.4.1 合成产物的质谱鉴定第28-30页
        2.4.2 合成产物的核磁氢谱鉴定第30-33页
        2.4.3 合成产物的核磁碳谱鉴定第33-35页
        2.4.4 BSBCA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第35页
        2.4.5 BSBCA随蓝光和紫外光照射时间变化第35-36页
        2.4.6 顺式构型的BSBCA的暗恢复分析第36页
    2.5 小结第36-37页
第3章 LipK107的定点突变及表达纯化第37-48页
    3.1 前言第37页
    3.2 仪器、试剂和耗材第37-39页
        3.2.1 仪器第37-38页
        3.2.2 试剂和耗材第38-39页
    3.3 菌株和质粒第39页
    3.4 培养基和缓冲液第39-40页
        3.4.1 培养基配方第39页
        3.4.2 缓冲液配方第39-40页
    3.5 实验方法第40-45页
        3.5.1 LipK107突变位点设计以及定点突变第40-43页
        3.5.2 Lip K107突变后表达菌株的构建第43-44页
        3.5.3 Lip K107突变酶的纯化第44-45页
    3.6 结果与讨论第45-47页
        3.6.1 Lip K107的定点突变第45页
        3.6.2 Lip K107及突变酶的诱导表达第45-46页
        3.6.3 Lip K107及突变酶的纯化第46-47页
    3.7 小结第47-48页
第4章 最佳光控效果突变酶的筛选以及修饰酶的表征第48-60页
    4.1 前言第48页
    4.2 仪器、试剂和耗材第48-49页
        4.2.1 仪器第48-49页
        4.2.2 试剂和耗材第49页
        4.2.3 缓冲液配方第49页
    4.3 实验方法第49-53页
        4.3.1 BSBCA与i-i+11突变酶的定点反应第49-50页
        4.3.2 修饰酶水解活力测定第50-51页
        4.3.3 筛选最佳光控效果的突变酶第51页
        4.3.4 C127C138-BSBCA的分子量分析第51-52页
        4.3.5 BSBCA-C127C138的胰酶酶切后的桥连分析第52页
        4.3.6 BSBCA-C127C138的UV-VIS光谱分析第52页
        4.3.7 反式构型的C127C138-BSBCA随蓝光和紫外光照射时间变化第52页
        4.3.8 反式构型的BSBCA-C127C138的热松弛分析第52-53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53-59页
        4.4.1 突变酶、原酶以及修饰酶的相对酶活力第53页
        4.4.2 突变酶的光控酶活效果比较第53-55页
        4.4.3 BSBCA-C127C138的分子量分析第55-56页
        4.4.4 BSBCA-C127C138的胰酶酶切后的桥连分析第56-57页
        4.4.5 BSBCA-C127C138的UV-VIS光谱分析第57-58页
        4.4.6 反式构型的C127C138-BSBCA随蓝光和紫外光照射时间变化第58-59页
        4.4.7 反式构型的BSBCA-C127C138的热松弛分析第59页
    4.5 小结第59-60页
第5章 可逆光控脂肪酶的活性评价第60-65页
    5.1 前言第60页
    5.2 仪器、试剂和耗材第60-61页
        5.2.1 仪器第60页
        5.2.2 试剂和耗材第60-61页
    5.3 实验方法第61-62页
        5.3.1 光控BSBCA-C127C138的构象分析第61页
        5.3.2 反式构型的BSBCA-C127C138随蓝光照射的酶活变化第61页
        5.3.3 反式构型的BSBCA-C127C138在黑暗中的酶活恢复变化第61页
        5.3.4 BSBCA-C127C138在紫外光-蓝光交替照射的变化第61页
        5.3.5 BSBCA-C127C138在紫外光-黑暗交替照射的变化第61-62页
    5.4 结果与讨论第62-64页
        5.4.1 光控BSBCA-C127C138的构象分析第62页
        5.4.2 顺式构型的BSBCA-C127C138随蓝光照射的酶活变化第62-63页
        5.4.3 顺式构型的BSBCA-C127C138在黑暗中的酶活恢复变化第63页
        5.4.4 BSBCA-C127C138在紫外光-蓝光交替照射的变化第63-64页
        5.4.5 BSBCA-C127C138在紫外光-黑暗交替照射的变化第64页
    5.5 小结第64-65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65-67页
    6.1 结论第65-66页
    6.2 展望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
下一篇:NDRG2调控星形胶质细胞摄取谷氨酸的作用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