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牧区“打狗”习俗变迁研究--以当雄县NZ乡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9页 |
一、研究目的及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二、概念解释和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三、资料来源和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第一章 田野点选取缘由及基本情况 | 第19-22页 |
第一节 田野点选取缘由 | 第19页 |
第二节 田野点基本情况 | 第19-22页 |
一、地理位置 | 第19-20页 |
二、政区概况 | 第20页 |
三、经济状况 | 第20页 |
四、社会发展 | 第20-22页 |
第二章 藏北牧区 “打狗”习俗调查 | 第22-37页 |
第一节 “打狗”习俗 | 第22-28页 |
一、事先约定好 | 第23-25页 |
二、事先未约定 | 第25-26页 |
三、几个特殊时期 | 第26-28页 |
第二节 “打狗”习俗的特征 | 第28-30页 |
一、禁忌性 | 第28-29页 |
二、重情性 | 第29页 |
三、不稳定性 | 第29-30页 |
第三节 “打狗”习俗存续的原因分析 | 第30-36页 |
一、形成原因 | 第30-33页 |
二、存续原因 | 第33-36页 |
第四节 “打狗”习俗与类似习俗的对比 | 第36-37页 |
第三章 藏北牧区 “打狗”习俗变迁及其发展趋势 | 第37-50页 |
第一节 “打狗”习俗的变迁 | 第37-39页 |
一、 “打狗”程序 | 第38-39页 |
二、思想观念的转变 | 第39页 |
第二节 “打狗”习俗变迁原因分析 | 第39-43页 |
一、经济的快速发展 | 第40页 |
二、法律知识的普及 | 第40-41页 |
三、文化教育的加强 | 第41-42页 |
四、通讯和交通的发达 | 第42-43页 |
五、社会流动性高 | 第43页 |
第三节 “打狗”习俗发展趋势 | 第43-45页 |
第四节 “打狗”习俗引发的社会问题 | 第45-50页 |
一、家庭纠纷频发 | 第45-46页 |
二、贫困家庭增多 | 第46-47页 |
三、犯罪率上升 | 第47-49页 |
四、引发性病 | 第49-50页 |
总结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一:问卷调查 | 第55-57页 |
附录二:田野点照片 | 第57-63页 |
后记 | 第63-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