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融合视角下的开发区转型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一、绪论 | 第8-14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研究背景 | 第8-9页 |
2、研究意义 | 第9页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第9-10页 |
1、产城融合 | 第9-10页 |
2、开发区转型 | 第10页 |
(三)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0-13页 |
1、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2、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四)研究方法与可能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1、研究方法 | 第13页 |
2、可能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二、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 第14-21页 |
(一)相关基本理论 | 第14-17页 |
1、产业集聚理论 | 第14页 |
2、城市空间经济学 | 第14页 |
3、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 | 第14页 |
4、城市空间扩展阶段理论 | 第14-15页 |
5、空间生产理论 | 第15页 |
6、资本三次循环理论 | 第15页 |
7、简·雅各布斯的城市功用多样性理论 | 第15-17页 |
(二)相关文献综述 | 第17-21页 |
1、产业集群研究 | 第17页 |
2、城市功能研究 | 第17-18页 |
3、产城融合研究 | 第18-19页 |
4、开发区转型研究 | 第19-21页 |
三、中国开发区发展历程及问题 | 第21-27页 |
(一)开发区发展历程 | 第21-22页 |
(二)目前中国开发区的问题 | 第22-27页 |
1、开发区土地问题 | 第22-24页 |
2、开发区产城融合问题 | 第24-27页 |
四、产城融合的定性及定量分析 | 第27-37页 |
(一)定性分析 | 第27-29页 |
(二)定量分析 | 第29-37页 |
五、产城分离的原因分析 | 第37-51页 |
(一)外部原因:全球化背景下的新一轮资本全球扩张 | 第37-41页 |
(二)内部原因 | 第41-51页 |
1、政府主导、长官意志 | 第41-45页 |
2、现行制度 | 第45-51页 |
六、深圳和老浦西的成功经验 | 第51-54页 |
1、深圳模式 | 第51-52页 |
2、老浦西VS新浦东模式 | 第52-54页 |
七、对策 | 第54-64页 |
(一)“产”“城”“人”三位一体 | 第54-55页 |
(二)“经济建设—制度变迁—社会建设”三位一体 | 第55-56页 |
(三)完善和改革相关制度 | 第56-61页 |
1、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建立要素市场 | 第57页 |
2、改革现行土地制度 | 第57-59页 |
3、改革不合理的户籍制度 | 第59-60页 |
4、完善法律制度 | 第60-61页 |
(四)中国开发区转型的建议: | 第61-64页 |
1、经济转型 | 第61-62页 |
2、社会转型 | 第62-63页 |
3、管理转型:转变政府开发区管理方式 | 第63-64页 |
八、结论与不足 | 第64-66页 |
(一)结论 | 第64-65页 |
(二)不足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