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0页 |
1.1 概述 | 第15页 |
1.2 陶瓷透氧膜透氧机理及速控步骤 | 第15-18页 |
1.2.1 透氧膜氧渗透原理 | 第16-17页 |
1.2.2 透氧膜透氧过程速控步骤 | 第17-18页 |
1.3 陶瓷透氧膜的分类 | 第18-23页 |
1.3.1 单相透氧膜材料 | 第19-22页 |
1.3.2 双相透氧膜材料 | 第22-23页 |
1.4 陶瓷透氧膜制备技术 | 第23-26页 |
1.4.1 粉体的合成 | 第23-24页 |
1.4.2 透氧膜素坯成形 | 第24-25页 |
1.4.3 透氧膜的烧结 | 第25-26页 |
1.5 陶瓷透氧膜器件封接技术 | 第26-28页 |
1.5.1 封接材料的作用及要求 | 第26页 |
1.5.2 封接技术及发展现状 | 第26-28页 |
1.6 本论文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第28-30页 |
第二章 Co_3O_4表面改性Ba_(0.5)Sr_(0.5)Co_(0.8)Fe_(0.2)O_(3-δ)透氧膜材料的研究 | 第30-41页 |
2.1 引言 | 第30-31页 |
2.2 实验过程 | 第31-34页 |
2.2.1 实验原料 | 第31页 |
2.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31页 |
2.2.3 Ba_(0.5)Sr_(0.5)Co_(0.8)Fe_(0.2)O_(3-δ)片状膜的制备 | 第31-32页 |
2.2.4 Ba_(0.5)Sr_(0.5)Co_(0.8)Fe_(0.2)O_(3-δ)片状膜的表面改性 | 第32页 |
2.2.5 样品表征及性能测试 | 第32-34页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4-39页 |
2.3.1 样品物相分析 | 第34-35页 |
2.3.2 样品微观形貌与元素分布分析 | 第35-37页 |
2.3.3 Ba_(0.5)Sr_(0.5)Co_(0.8)Fe_(0.2)O_(3-δ)表面改性前后透氧膜透氧性能 | 第37-3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三章 BaFe_(1-y)Pr_yO_(3-δ)无钴透氧膜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41-50页 |
3.1 引言 | 第41-42页 |
3.2 实验过程 | 第42-44页 |
3.2.1 实验原料 | 第42页 |
3.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42页 |
3.2.3 试样的制备 | 第42-43页 |
3.2.4 样品表征及性能测试 | 第43-44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4-48页 |
3.3.1 样品物相分析 | 第44-45页 |
3.3.2 粉体微观形貌及EDS分析 | 第45-46页 |
3.3.3 烧结体试样微观形貌分析 | 第46-47页 |
3.3.4 样品电导率分析 | 第47页 |
3.3.5 样品透氧性能分析 | 第47-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四章 用于透氧膜器件封接的陶瓷玻璃密封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50-59页 |
4.1 引言 | 第50页 |
4.2 实验过程 | 第50-54页 |
4.2.1 实验原料 | 第50-51页 |
4.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51页 |
4.2.3 陶瓷玻璃封接材料的制备 | 第51-52页 |
4.2.4 样品表征及性能测试 | 第52-54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4-58页 |
4.3.1 样品微观相貌分析 | 第54-55页 |
4.3.2 样品物相分析 | 第55-56页 |
4.3.3 烧结体试样热膨胀系数测定 | 第56页 |
4.3.4 烧结体试样电阻率分析 | 第56-57页 |
4.3.5 封接材料的漏气率分析 | 第57-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和工作展望 | 第59-61页 |
全文总结 | 第59-60页 |
工作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7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和申报专利清单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