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景观质量评价的小型公共绿地感知恢复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1 景城市化背景下居民健康问题受到威胁 | 第10页 |
1.1.2 景观对健康具有促进作用 | 第10-11页 |
1.1.3 自然环境对感知恢复产生积极影响 | 第11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9页 |
1.3.1 景观质量评价研究 | 第13-17页 |
1.3.2 恢复性环境理论研究 | 第17-18页 |
1.3.3 国内外文献综述简析 | 第18-19页 |
1.4 研究方法及内容 | 第19-2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5 研究框架 | 第20-22页 |
第2章 相关基础研究 | 第22-35页 |
2.1 相关概念解析 | 第22-25页 |
2.1.1 小型公共绿地 | 第22-23页 |
2.1.2 恢复性环境 | 第23页 |
2.1.3 景观质量评价 | 第23-25页 |
2.2 恢复性环境基础研究 | 第25-28页 |
2.2.1 注意力恢复理论 | 第25-26页 |
2.2.2 恢复性环境的评估 | 第26页 |
2.2.3 感知恢复评价 | 第26-28页 |
2.3 测试方法与程序 | 第28-34页 |
2.3.1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2.3.2 问卷设计 | 第29-31页 |
2.3.3 测试环境与测试时间 | 第31-32页 |
2.3.4 研究假设与试验流程 | 第32-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感知恢复调查设计与实施 | 第35-53页 |
3.1 测试前准备工作 | 第35-40页 |
3.1.1 景观评价要素筛选 | 第35-36页 |
3.1.2 研究样本概况 | 第36-37页 |
3.1.3 研究样本特征 | 第37-38页 |
3.1.4 虚拟场景构建描述 | 第38-40页 |
3.2 受测者属性数据分析 | 第40-43页 |
3.2.1 受测者背景属性统计分析 | 第40-42页 |
3.2.2 受测者压力等级分析 | 第42-43页 |
3.3 基本数据分析 | 第43-51页 |
3.3.1 植物要素 | 第44-46页 |
3.3.2 气候要素 | 第46-49页 |
3.3.3 设施要素 | 第49-50页 |
3.3.4 管理要素 | 第50-5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4章 四种要素对环境感知恢复影响度的分析 | 第53-76页 |
4.1 场景对比分析 | 第53-60页 |
4.1.1 植物变化场景 | 第53-54页 |
4.1.2 冬夏季变化场景 | 第54-58页 |
4.1.3 设施变化场景 | 第58-59页 |
4.1.4 活动人数变化场景 | 第59-60页 |
4.2 相关性分析 | 第60-70页 |
4.2.1 PRS量表内部分析 | 第60-63页 |
4.2.2 景观偏好与感知恢复特性分析 | 第63-70页 |
4.3 评价维度提取 | 第70-74页 |
4.3.1 主成分分析 | 第70-72页 |
4.3.2 自然特征维度 | 第72-73页 |
4.3.3 场地环境维度 | 第73-7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附录1 公共空间调研汇总表 | 第81-83页 |
附录2 哈尔滨市公共空间质量影响要素调查问卷 | 第83-85页 |
附录3 小型公共绿地感知恢复调查问卷 | 第85-87页 |
附录4 注意力感知恢复特性效度检验表 | 第87-89页 |
附录5 描述性统计表 | 第89-92页 |
附录6 PRS量表内部相关性分析表 | 第92-9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96-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