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审十八世纪中期英国“写实”小说的缘起--以理查逊和菲尔丁小说的形式特征与阅读史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8-22页 |
一、研究综述 | 第11-19页 |
二、研究线索与框架 | 第19-22页 |
第一章 小说的创作与作者的真实 | 第22-38页 |
第一节 虚构的兴起 | 第22-29页 |
一、虚构之于小说:从遮蔽到显现 | 第23-24页 |
二、虚构的话语:人物专有名称的出现 | 第24-27页 |
三、虚构的兴起:理性推崇与普遍怀疑 | 第27-29页 |
第二节 文学写实观与十八世纪英国小说创作 | 第29-38页 |
一、真实观的演变 | 第29-32页 |
二、作者的真实:十八世纪的小说实践 | 第32-38页 |
第二章 从作者到读者:阅读史之眼 | 第38-50页 |
第一节 何为阅读 | 第38-42页 |
一、阅读史之缘起 | 第38-40页 |
二、阅读行为的考察 | 第40-42页 |
第二节 十八世纪英国的读者与小说阅读 | 第42-50页 |
一、阅读的共同体:十八世纪的读者与印刷文化 | 第42-45页 |
二、十八世纪小说的阅读文化 | 第45-50页 |
第三章 阅读共谋与读者的真实 | 第50-68页 |
第一节 菲尔丁:暴露叙述与交流式阅读 | 第50-56页 |
第二节 理查逊:写至即刻与代入式阅读 | 第56-62页 |
第三节 真实的悖论:代入与抽离 | 第62-68页 |
一、真实的虚构与虚构的真实 | 第62-65页 |
二、真实的背后:脆弱的主体 | 第65-68页 |
结语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80页 |
后记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