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各种发电论文--太阳能发电论文

基于物元可拓模型的光伏并网发电项目综合评价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4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1.1 选题背景第9-10页
        1.1.2 选题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0-12页
        1.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第12页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第12-14页
第2章 光伏发电项目及其评价理论基础第14-23页
    2.1 光伏发电的基本概念第14-15页
        2.1.1 光生伏效应第14页
        2.1.2 光伏发电系统第14-15页
        2.1.3 光伏发电系统类别第15页
    2.2 光伏发电项目综合评价理论基础第15-22页
        2.2.1 光伏发电项目综合评价内涵第15页
        2.2.2 光伏发电项目特点第15-16页
        2.2.3 光伏发电项目综合评价一般过程第16-17页
        2.2.4 层次分析法第17-19页
        2.2.5 物元可拓法模型概述第19-22页
    2.3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3章 涉县20兆瓦光伏电站发电项目概况第23-26页
    3.1 涉县电网概况第23页
    3.2 涉县电网电力需求分析第23-24页
        3.2.1 经济发展状况第23-24页
        3.2.2 电力需求负荷预测第24页
    3.3 工程项目简介第24页
    3.4 建设的必要性第24-25页
    3.5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4章 涉县20兆瓦光伏电站发电项目综合指标体系研究第26-44页
    4.1 配电技术分析第26-37页
        4.1.1 电力系统部分第26-31页
        4.1.2 系统通信部分第31-32页
        4.1.3 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第32-34页
        4.1.4 调度自动化第34-37页
    4.2 光伏电站经济收益分析第37-40页
        4.2.1 光伏电站的盈利情况第37-39页
        4.2.2 光伏电站碳排放效益情况第39页
        4.2.3 电网可持续运营情况第39-40页
    4.3 光伏并网社会影响分析第40-41页
        4.3.1 节约利用能源第40页
        4.3.2 光伏并网就业影响第40-41页
        4.3.3 光伏电站建设区生活影响第41页
        4.3.4 光伏产业带动当地经济第41页
    4.4 光伏电站建设可持续影响分析第41-43页
        4.4.1 改善电站建设区环境第41-43页
        4.4.2 光伏资源的合理利用第43页
        4.4.3 光伏建设区能源结构调整第43页
    4.5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5章 涉县20兆瓦光伏电站发电项目综合评价实施过程第44-54页
    5.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第44页
    5.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44-46页
        5.2.1 配电技术评价指标第45页
        5.2.2 光伏电站经济收益分析评价指标第45页
        5.2.3 光伏并网社会影响评价指标第45-46页
        5.2.4 光伏电站建设可持续影响评价指标第46页
    5.3 基于AHP的物元可拓模型应用过程第46-52页
        5.3.1 待评价物元的确定第46-47页
        5.3.2 经典域以及节域的确定第47-48页
        5.3.3 基于AHP的权重确定第48-50页
        5.3.4 贴进度计算及评价等级确定第50-52页
    5.4 评价的分析及结论第52-53页
        5.4.1 评价分析第52页
        5.4.2 存在问题第52-53页
        5.4.3 相关建议第53页
    5.5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6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致谢第60-6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61-62页
作者简介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安市路面径流污染排放特征
下一篇:五味子对UVB辐射人皮肤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