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4-28页 |
1.1 苏云金芽胞杆菌概述 | 第14-15页 |
1.2 苏云金芽胞杆菌毒素命名与分类 | 第15-16页 |
1.3 杀虫晶体蛋白结构与功能以及作用机制 | 第16-21页 |
1.3.1 Cry毒素(d-endotoxin) | 第17-20页 |
1.3.2 Cyt毒素 | 第20-21页 |
1.4 BT杀虫基因鉴定方法 | 第21-25页 |
1.4.1 构建DNA文库鉴定 | 第21-22页 |
1.4.2 以PCR为基础的方法 | 第22-24页 |
1.4.3 基因组测序 | 第24页 |
1.4.4 分子杂交和基因芯片鉴定 | 第24-25页 |
1.5 蛴螬及其危害 | 第25-26页 |
1.5.1 蛴螬的危害 | 第25页 |
1.5.2 大黑鳃金龟及其防治 | 第25-26页 |
1.6 苏云金芽胞杆菌的应用 | 第26-27页 |
1.6.1 Bt杀虫剂 | 第26页 |
1.6.2 转Bt基因植物 | 第26-27页 |
1.7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和目的意义 | 第27-28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8-37页 |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28-30页 |
2.1.1 菌株和质粒 | 第28页 |
2.1.2 培养基 | 第28页 |
2.1.3 抗生素 | 第28页 |
2.1.4 酶与生化试剂 | 第28-29页 |
2.1.5 常用溶液与缓冲液 | 第29-30页 |
2.1.6 供试昆虫 | 第30页 |
2.1.7 仪器设备 | 第30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0-37页 |
2.2.1 Bt菌株生物活性的测定 | 第30页 |
2.2.2 Bt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30-31页 |
2.2.3 PCR扩增(多样性分析) | 第31页 |
2.2.4 酶切反应(RFLP-PCR分析) | 第31-32页 |
2.2.5 菌株晶体的形态观察 | 第32页 |
2.2.6 杀虫晶体蛋白的分析 | 第32页 |
2.2.7 杀虫晶体蛋白基因的鉴定 | 第32-33页 |
2.2.8 Bt蛋白的提取 | 第33-34页 |
2.2.9 分泌蛋白的浓缩 | 第34页 |
2.2.10 DNA回收 | 第34页 |
2.2.11 DNA片段的连接 | 第34页 |
2.2.12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备与转化 | 第34页 |
2.2.13琼脂颗粒的制备 | 第34-35页 |
2.2.14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的室内饲养 | 第35页 |
2.2.15琼脂体系中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的饲养与生物活性测定方法 | 第35页 |
2.2.16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中肠切片观察 | 第35页 |
2.2.17饲喂Bt后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肠道微生物观察 | 第35-37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7-57页 |
3.1 结果与分析 | 第37-54页 |
3.1.1 对蛴螬有活性的菌株筛选 | 第37-38页 |
3.1.2 Bt菌株多样性分析 | 第38-40页 |
3.1.3 Bt菌株晶体形态观察 | 第40-42页 |
3.1.4 Bt菌株杀虫晶体蛋白的SDS-PAGE分析 | 第42-43页 |
3.1.5 Bt菌株基因型的初步分析 | 第43-44页 |
3.1.6 Bt菌株杀虫蛋白基因型的初步分析 | 第44-45页 |
3.1.7 Bt菌株杀虫蛋白质谱鉴定 | 第45-46页 |
3.1.8 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室内饲养 | 第46-47页 |
3.1.9 琼脂体系中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的饲养 | 第47-48页 |
3.1.10菌株杀虫活性分析 | 第48-49页 |
3.1.11中肠病理切片观察 | 第49-53页 |
3.1.12饲喂Bt后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肠道微生物的观察 | 第53-54页 |
3.2 讨论 | 第54-57页 |
全文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作者简历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