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4-1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5-22页 |
1.1 抗菌肽 | 第15-18页 |
1.1.1 抗菌肽研究的起源 | 第15页 |
1.1.2 抗菌肽的分类 | 第15-16页 |
1.1.3 抗菌肽的作用机理 | 第16-17页 |
1.1.4 抗菌肽的应用前景 | 第17-18页 |
1.2 蜜蜂抗菌肽Apidaecins | 第18-20页 |
1.2.1 Apidaecins的生物多样性 | 第18-19页 |
1.2.2 Apidaecin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 第19页 |
1.2.3 Apidaecin的应用前景 | 第19-20页 |
1.2.4 Apidaecin的异源融合表达及存在问题 | 第20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0-22页 |
1.3.1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3.2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蜜蜂抗菌肽AP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融合表达 | 第22-37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2.1.1 菌株、载体、工具酶与试剂 | 第22页 |
2.1.2 溶液 | 第22-23页 |
2.1.3 培养基 | 第23页 |
2.1.4 引物序列的合成与DNA测序 | 第23页 |
2.1.5 仪器 | 第23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3-29页 |
2.2.1 木聚糖酶基因XynB的获得 | 第23-24页 |
2.2.2 内含肽基因SDB的获得 | 第24-25页 |
2.2.3 蜜蜂抗菌肽基因AP的获得 | 第25页 |
2.2.4 大肠杆菌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5-27页 |
2.2.5 融合蛋白的活性检测 | 第27页 |
2.2.6 融合蛋白的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检测 | 第27-28页 |
2.2.7 抗菌肽AP的纯化及活性测定 | 第28页 |
2.2.8 抗菌肽AP的Tricine-SDS-PAGE检测 | 第28-29页 |
2.2.9 脱盐 | 第29页 |
2.2.10 抗菌肽AP的蛋白浓度检测 | 第29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29-34页 |
2.3.1 木聚糖酶基因XynB的获得 | 第29-30页 |
2.3.2 内含肽基因SDB的获得 | 第30-31页 |
2.3.3 蜜蜂抗菌肽基因AP的获得 | 第31-32页 |
2.3.4 大肠杆菌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2-33页 |
2.3.5 工程菌的诱导表达 | 第33页 |
2.3.6 融合蛋白的SDS-PAGE检测 | 第33-34页 |
2.3.7 融合蛋白的活性检测 | 第34页 |
2.3.8 抗菌肽AP的纯化、Tricine-SDS-PAGE检测及活性测定 | 第34页 |
2.3.9 抗菌肽AP的蛋白浓度检测 | 第34页 |
2.4 讨论 | 第34-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蜜蜂抗菌肽AP在枯草芽孢杆菌中融合表达 | 第37-44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7页 |
3.1.1 菌株、载体、工具酶与试剂 | 第37页 |
3.1.2 溶液 | 第37页 |
3.1.3 培养基 | 第37页 |
3.1.4 引物序列的合成与DNA测序 | 第37页 |
3.1.5 仪器 | 第37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7-39页 |
3.2.1 融合基因SDB-AP的获得 | 第37-38页 |
3.2.2 枯草芽孢杆菌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8-39页 |
3.2.3 工程菌的表达 | 第39页 |
3.2.4 融合蛋白的Tricine-SDS-PAGE检测和功能验证 | 第39页 |
3.2.5 抗菌肽AP的纯化及活性测定 | 第39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39-41页 |
3.3.1 融合基因SDB-AP的获得 | 第39-40页 |
3.3.2 枯草芽孢杆菌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0页 |
3.3.3 工程菌的表达 | 第40-41页 |
3.3.4 融合蛋白的Tricine-SDS-PAGE检测和功能验证 | 第41页 |
3.3.5 抗菌肽AP的纯化及活性测定 | 第41页 |
3.4 讨论 | 第4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蜜蜂抗菌肽AP在真核生物毕赤酵母中融合表达 | 第44-57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44页 |
4.1.1 菌株、载体、工具酶和试剂 | 第44页 |
4.1.2 溶液 | 第44页 |
4.1.3 培养基 | 第44页 |
4.1.4 引物序列的合成与DNA测序 | 第44页 |
4.1.5 仪器 | 第44页 |
4.2 不同融合方法表达抗菌肽AP的技术路线 | 第44-45页 |
4.3 不同融合方法表达抗菌肽AP的目的基因的克隆 | 第45-49页 |
4.3.1 实验方法 | 第45-47页 |
4.3.2 实验结果 | 第47-49页 |
4.4 不同融合方法表达抗菌肽AP的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49-50页 |
4.4.1 实验方法 | 第49-50页 |
4.4.2 实验结果 | 第50页 |
4.5 不同融合蛋白与抗菌肽AP的融合表达及活性检测 | 第50-54页 |
4.5.1 实验方法 | 第50-52页 |
4.5.2 实验结果 | 第52-54页 |
4.6 讨论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蜜蜂抗菌肽AP在真核生物酿酒酵母中融合表达 | 第57-64页 |
5.1 实验材料 | 第57-58页 |
5.1.1 菌株、载体、工具酶和试剂 | 第57页 |
5.1.2 溶液 | 第57页 |
5.1.3 培养基 | 第57-58页 |
5.1.4 引物序列的合成与DNA测序 | 第58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58-60页 |
5.2.1 融合基因His-mApple-DP-AP的获得 | 第58页 |
5.2.2 酿酒酵母表达载体pYES2-His-mApple-DP-AP的构建 | 第58-59页 |
5.2.3 工程菌的诱导表达及融合蛋白的抑菌活性检测 | 第59页 |
5.2.4 融合蛋白His-mApple-DP-AP的纯化及酸切割 | 第59-60页 |
5.3 实验结果 | 第60-61页 |
5.3.1 酿酒酵母表达载体pYES2-His-mApple-DP-AP的构建 | 第60页 |
5.3.2 工程菌的诱导表达及抑菌活性检测 | 第60-61页 |
5.3.3 融合蛋白His-mApple-DP-AP的纯化及酸切割 | 第61页 |
5.4 讨论 | 第61-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全文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作者简历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