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传统村落景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以石堰坪村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绪论第10-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1 现代文化发展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薄弱第10页
        1.1.2 新农村、城市化建设下的传统村落文化的衰落第10-11页
    1.2 研究对象第11-12页
        1.2.1 非物质文化遗产——“糊仓”文化第11页
        1.2.2 传统村落景观——石堰坪村景观第11-12页
    1.3 研究内容第12页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2-13页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1.5.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5.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7页
    1.6 研究方法及框架第17-20页
        1.6.1 研究方法第17-19页
        1.6.2 研究框架第19-20页
    1.7 本章小结第20-22页
2.传统村落石堰坪村概况第22-34页
    2.1 土家族与石堰坪村第22-23页
    2.2 石堰坪村自然环境概况第23-24页
        2.2.1 区域位置第23页
        2.2.2 自然环境第23-24页
    2.3 石堰坪村历史沿革与人文环境第24-25页
        2.3.1 历史沿革第24-25页
        2.3.2 人文环境第25页
    2.4 石堰坪村文化特色第25-26页
        2.4.1 建筑文化第25-26页
        2.4.2 宗教文化第26页
    2.5 石堰坪村经济发展现状第26页
    2.6 村落布局形态与空间要素第26-33页
        2.6.1 选址及风水第26-28页
        2.6.2 村落布局形态第28-29页
        2.6.3 村落水系格局第29页
        2.6.4 村落空间构成要素第29-33页
    2.7 本章小结第33-34页
3.石堰坪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及遗存第34-42页
    3.1 石堰坪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第34-36页
    3.2 石堰坪村原生非物质文化遗产——“糊仓”研究第36-39页
        3.2.1 “糊仓”文化的由来及发展第36页
        3.2.2 “糊仓”文化的基本内容第36-37页
        3.2.3 “糊仓”文化的主要特征第37-38页
        3.2.4 “糊仓”文化的现状分析第38页
        3.2.5 “糊仓”文化的现代价值第38-39页
    3.3 其他非物质文化遗存第39-40页
        3.3.1 扬叉舞第39-40页
        3.3.2 层篓舞第40页
    3.4 本章小结第40-42页
4.石堰坪村传统村落景观研究第42-62页
    4.1 石堰坪村传统村落自然景观第42页
    4.2 石堰坪村传统村落聚落景观第42-54页
        4.2.1 石堰坪村传统村落的建筑景观第42-51页
        4.2.2 石堰坪村传统村落的街巷景观第51-54页
    4.3 石堰坪村传统村落农田景观第54-55页
    4.4 石堰坪村传统村落景观的整体结构分析第55-60页
        4.4.1 聚落景观与周边环境格局分析第55-56页
        4.4.2 农田景观与周边环境格局分析第56-58页
        4.4.3 景观的整体结构分析第58-60页
    4.5 石堰坪村传统村落景观结构价值分析第60-61页
        4.5.1 生态价值第60页
        4.5.2 历史价值第60页
        4.5.3 产业价值第60-61页
    4.6 本章小结第61-62页
5.以“糊仓”文化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村落景观的关系研究第62-76页
    5.1 传统村落景观与非物质因素的关系第62-64页
        5.1.1 传统村落景观与文化的关系第62-63页
        5.1.2 传统村落景观与空间行为活动的关系第63-64页
    5.2 石堰坪村“糊仓”文化与传统村落景观的关系第64-71页
        5.2.1 “糊仓”文化与自然景观的关系第64-65页
        5.2.2 “糊仓”文化与建筑景观的关系第65-68页
        5.2.3 “糊仓”文化与街巷景观的关系第68-69页
        5.2.4 “糊仓”文化与农田景观的关系第69-71页
    5.3 石堰坪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村落景观的相互作用第71-75页
        5.3.1 石堰坪村传统村落景观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发展的条件第71页
        5.3.2 石堰坪村传统村落景观对非物质文化的承载第71-75页
    5.4 本章小结第75-76页
6.石堰坪村传统村落景观与其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第76-88页
    6.1 “糊仓”非遗文化与石堰坪村落景观共生现状分析第76-80页
        6.1.1 “糊仓”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问题现状第76-77页
        6.1.2 石堰坪村落景观保护问题现状第77-80页
    6.2 保护与传承的原则第80-81页
        6.2.1 整体性原则第80-81页
        6.2.2 可持续性原则第81页
    6.3 石堰坪村非物质文化与村落传统景观协调保护与传承的途径第81-82页
    6.4 石堰坪村非物质文化与传统村落景观协调保护及传承的建议第82-87页
        6.4.1 重构传统村落景观的整体布局第82-83页
        6.4.2 塑造以吊脚楼为代表的建筑景观特色第83-85页
        6.4.3 重塑街巷景观的空间形态第85-86页
        6.4.4 对“糊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村落景观规划设计第86-87页
    6.5 本章小结第87-88页
7.总结与展望第88-94页
    7.1 总结第88-91页
    7.2 创新点第91-92页
    7.3 贡献与展望第92-94页
致谢第94-96页
参考文献第96-98页
图表目录第98-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净息差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肾虚量化评分在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临床运用的初步研究